诱敌

yòu dí [ you di]
繁体 誘敵
注音 一ㄡˋ ㄉ一ˊ

词语释义

引诱敌兵。

词语解释

  1. 引诱敌兵。

    《六韬·战骑》:“左有深沟,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 唐 戴叔伦 《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诗:“洗兵收 魏郡 ,诱敌讨 幽都 。”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加上支援前线的群众是动员现成的,一致要求继续诱敌北上。”

引证解释

⒈ 引诱敌兵。

《六韬·战骑》:“左有深沟,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
唐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诗:“洗兵收魏郡,诱敌讨幽都。”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加上支援前线的群众是动员现成的,一致要求继续诱敌北上。”

诱敌的国语词典

引诱敌人进入对己有利的阵地。

诱敌的网络释义

诱敌

  • 诱敌,汉语词语,动词。
  • 拼音:yòu dí
  • 解释为:使用手段引诱人或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设下埋伏引诱敌人进入圈套。
  • 诱敌造句

    此次战役所以能得胜,除诱敌战略成功外,我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更是主因。
    为了引诱敌人,尼克开着‘追我呀!尿床鬼们!’的灯语大胆的冲进敌机群,惊险的躲过数次攻击,然后向一片陨石区域飞去。
    现身诱敌的由大悟大师担任,他改扮得确怪,一袭灰衣,白发披垂,戒刀深藏,手提禅棍,腰中又悬长剑,一身打扮得四不像。
    回鹘将领坚持认为攻破丰州的上策是诱敌出战,一战定乾坤;中策是强行攻城,破城杀敌;下策才是高垒深沟困死敌军,使其不战自降。
    你如果想要取胜,就得使点心机,佯输诈败以诱敌深入,毕竟兵不厌诈啊!
    爆炸组埋设地雷,“麻雀组”打冷枪诱敌撞进雷区后,掩护爆炸组安全转移。
    不久,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
    十几分钟后当声威号在光学观测仪里看清菱形的彗星碎片摸样的时候,聂华带领的诱敌舰队恰如其分的出现在了声威号的观测镜里。
    这次我军的辙退只为了诱敌深入,目的是为了一举歼灭敌人。
    你只需佯输诈败,诱敌追至西门,那时我自有计破敌。
    凹进来的像口袋,诱敌深入,凸出去的像拳头,互成掎角之势。
    引诱敌人来打枪是当年的一句家喻户哓的台词儿,陈某红设下一个个陷阱。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故为诱敌之杀。
    围棋比赛时,小华利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瓦解了对方的攻势。
    袁绍军渡河追击曹军,曹操在延津南用辎重诱敌的计策大破袁绍军,斩杀文丑,还军官渡,袁绍军进保阳武,关羽回归刘备阵营。
    前锋部队的责任。并不在于前进或后退,而是在于诱敌。……前锋部队应以精兵构成、将领、官佐、与士卒,俱应各就其等级的需要,充分熟悉于担当此种任务所必要的特殊战术。未经训练的队伍,只有引起麻烦而已。
    在经历了最初超乎寻常的顺利登陆后,牛岛满的诱敌战术开始发挥威力。
    团长轻易地就想出了诱敌深入的好办法。
    一是分兵防守各要塞把夏军拒之于门外,二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他们以前通常在英国的诱敌深入胜地度暑假,但现在他们更喜欢出国。

    汉字详情

    yòu [yo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TEN
    五行:
    仓颉: IVHDS
    四角: 32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秀声。字本作“羑”,从厶( ),从羑( yǒu)。厶,同“私”。羑,诱导。本义:教导;引导;劝导)

    (2) 同本义

    诱,引也。——《广韵》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3) 如:诱动(劝诱打动);诱训(诱导教诲);诱进(诱导进取)

    (4) 引诱

    无诱于势利。——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诱兵(战争时诈败以引诱敌人中计的士兵或引诱敌兵);诱敌(诱引敌人进入埋伏的地方)

    (6) 向导,引路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楚辞·招魂》

    (7) 又如:诱接(招引接纳;诱纳);诱协(利诱协迫)

    (8) 欺狂,诱骗

    彼美郦生,既为交亲,诱袭军印,岂无他人。—— 唐· 吕温《繇鹿赋》

    (9) 又如:诱略(诱骗,掠夺);诱狎(诱奸);诱哄(诱惑哄骗);诱巧(以狡猾手段欺骗人)

    英文翻译

    persuade, entice, induce; guide

    方言集汇

    ◎ 粤语:jau5

    宋本广韵

    [di]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TDTY
    五行:
    仓颉: HROK
    四角: 286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啇( )声。本义:匹敌;对等)

    (2)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4)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6)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名词

    (1) 仇敌;敌人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英文翻译

    enemy, foe, rival; re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di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