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拒

wéi jù [ wei ju]
繁体 違拒
注音 ㄨㄟˊ ㄐㄨˋ

词语释义

亦作'违距'。 违抗;不服从。

词语解释

  1. 亦作“ 违距 ”。违抗;不服从。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是岁 齐明 作相,疑论未决,密驰表疏,劝徵 慧景 ,折简而召,必不违拒。”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章》:“违距以深,追增怵迫。” 元 无名氏 《谢金吾》楔子:“如有违拒者,依律论罪。”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説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违距”。违抗;不服从。

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是岁齐明作相,疑论未决,密驰表疏,劝徵慧景,折简而召,必不违拒。”
南朝梁江淹《萧拜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章》:“违距以深,追增怵迫。”
元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如有违拒者,依律论罪。”
清陈天华《猛回头》:“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説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么?”

汉字详情

wéi [wei]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FNHP
五行:
仓颉: YQS
四角: 35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2) 同本义

违,离也。——《说文》

违,远也。——《尔雅》

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传:“离也。”

薄违农父。——《书·酒诰》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楚辞·离骚》

(3) 又如:违别(离别);违离(离别;分离;背离);违恋(依依惜别);违阔(离别;阔别);违署(离开官署。指辞去官职);违远(远离;离别);违间(离别);违弃(离弃;丢弃);违异(离别;分离)

(4) 避开

纪侯大去其国,违 齐难也。——《左传·庄公四年》

(5) 又如:违强凌弱(畏避强大,欺凌弱小);违难(避难);违避(避开;背离);违敌(避敌;纵敌);违寒(避开寒冷);违患(避开祸患);违世(避开尘世;去世)

(6) 违背;违反

违,偝也。——《广雅·释诂二》

静言用违。——《书·尧典》

且其违者不过数人。——《左传·哀公十四年》

而违之俾不通。——《礼记·大学》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违天必有大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慎勿违吾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我而相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君赐不可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违错(违反,违背);违干(违犯;冒犯);违别(违抗);违逆(违背;不合情理);违越(违背;越轨);违心之论(与内心相违背的话);违天(违背天意);违科(不符合法令);违俗(违背世俗的习惯或观念);违常(反常,违反常理)

(8) 改变 。如:违变(改变;变故);违度(失度,反常);违程(耽误行程)

(9) 恨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

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文选·班固·幽通赋》

(10) 又如:违恨(怨恨);违怨(怨恨)

(11) 妨碍;阻碍 。如:违碍(妨碍,阻碍);违拗(阻拦;执拗);违和(因身体失调而不适;生病)

名词

(1) 过失,错误 。如:违谬(过失;谬误);违滥(失实;错误);违错(失误;错乱);违衷(失当);违舛(谬误;差错)

(2) 相距;距离 。如:违年(过期不赴任);违欠(拖欠)

形容词

(1) 邪行;不正 。如:违质(本质邪恶)

(2) 远 。如:违旷(疏远;阔别)

(3) 差异,不一致 。如:违暴(杂乱失常);违惑(错乱迷惑)

英文翻译

disobey, violate, defy; be apart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

[j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ANG
五行:
吉凶:
仓颉: QSS
四角: 51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2) 同本义

其不可者拒之。——《论语》

拒敌也。——《荀子·仲尼》注

内以固城,外以拒难。——《荀子·君道》

(3) 又如:拒御(抵御);拒敌(抵御敌人;匹敌,比得上);拒捍(抵抗);拒马(古代的一种防御战具。用以布阵阻塞,使人马止步,不得跨越)

(4) 拒绝,抵制

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

(5) 又如:拒谏(不肯接受别人的规劝);拒物(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拒却(拒绝,推却);拒闭(闭门拒绝)

(6) 违抗 。如:拒违(违抗);拒逆(违抗)

(7) 据守 。如:拒抗(拒守险狭之地);拒塞(扼守边关);拒隘(犹拒险)

(8) 占据

不即安分,却来拒吾之公厅,此又不知耻也。——《清平山堂话本》

(9) 向外岔出,横生

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韩非子》

名词

通“矩”。方形阵势

拘环拒折之容。——《淮南子·齐俗》

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左传·宣公十二年》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 蔡人, 卫人;为右拒,以当 陈人。——《左传·恒公五年》

英文翻译

ward off with hand, defend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g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gi1 gi3 [梅县腔] gi3 [沙头角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海陆丰腔] ki1 ki3 gi1 gi3 [东莞腔] ki1 [宝安腔]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吕上聲開口三等giox/givvgʰ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