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

yíng jiē [ ying jie]
注音 一ㄥˊ ㄐ一ㄝ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迎接 yíngjiē

(1) 走向前接待

迎接客人
move towards;meet face to face

词语解释

  1. 客人到来时,先期前往等候。

    晋 王献之 《桃叶歌》之二:“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且言初入界时,见迎接之人,叩头为贺。” 丁玲 《梦珂》二:“这时他已看见 梦珂 一人从旅馆里出来,跳下车便跑去迎接。”

  2. 比喻作好准备,等候某一情况的发生或时节的到来。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三:“母亲疼爱地望着女儿,她将怎样去迎接战火纷飞的考验呢?”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 凤凰堡 这个艰苦创业的小社,迎接第一个金色的秋天。”如:迎接战斗;迎接国庆。

引证解释

⒈ 客人到来时,先期前往等候。

晋王献之《桃叶歌》之二:“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宋范仲淹《耀州谢上表》:“且言初入界时,见迎接之人,叩头为贺。”
丁玲《梦珂》二:“这时他已看见梦珂一人从旅馆里出来,跳下车便跑去迎接。”

⒉ 比喻作好准备,等候某一情况的发生或时节的到来。

徐怀中《西线轶事》三:“母亲疼爱地望着女儿,她将怎样去迎接战火纷飞的考验呢?”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凤凰堡这个艰苦创业的小社,迎接第一个金色的秋天。”

如:迎接战斗;迎接国庆。

迎接的国语词典

向前接待。

迎接的网络释义

迎接 (歌手武艺演唱的歌曲)

  • 《迎接》由武艺演唱,收录于武艺第二张EP《武艺的异想世界》中。歌词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以及随时随刻幸福都会在我们身边悄悄出现,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幸福的到来。
  • 迎接 (汉语词汇)

  • 迎接,汉语词汇。
  • 注音:yíng jiē。
  • 释义:走向前接待。
  • 迎接的翻译

    英语: to meet, to welcome, to greet
    德语: abholen (V)​, begrüßen, willkommen heißen (V)​, empfangen (V)​
    法语: accueillir, saluer

    迎接造句

    为了迎接运动会,运动员正加紧训练。
    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球队的队员们正在养精蓄锐,准备迎接冠亚军决赛。
    人民教师满怀豪情迎接教师节的到来。
    奥运来时,全国人民都载歌载舞地迎接奥运。
    今年虽然丰收了,但安不忘危,我们仍应做好迎接灾年的准备。
    同学们欢欣鼓舞地迎接“六一”儿童节。
    我的妻子手里挥舞着一大捆钞票,兴高采烈的迎接我。
    懂得宽容的人,会用微笑迎接崭新的明天。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迎接木偶剧团的到来。
    星期天,我们到机场去迎接外公外婆。
    各班教室都应搞好清洁卫生,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到来,街上早已张灯结彩。
    临近年底,到处都张灯结彩,迎接新年的到来。
    登机的时候,全体乘务员都来到机舱门口迎接乘客。
    在迎新晚会上,大家载歌载舞迎接新同学的到来。
    今天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迎接新年的曙光。
    我们应满怀信心地迎接新时纪的挑战。
    年轻人应朝气蓬勃地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用微笑迎接微笑,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关爱呼唤心灵。

    汉字详情

    yíng [ying]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QB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HVL
    四角: 37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本义:遇,相逢)

    (2) 同本义

    迎,逢也。——《说文》。段玉裁注:“夆,悟也;逢,遇也,其理一也。”

    以迎岁于东郊。——《淮南子·时则》。注:“逆春也。”

    迎日推策。——《史记·五帝纪》。正义:“逆也。”

    (3) 又如:迎霜(遇霜)

    (4) 迎接;欢迎

    冕而亲迎。——《礼记·昏义》

    亲迎于渭。——《诗·大雅·大明》

    哀公迎 孔子。——《墨子·非儒下》

    每迎女婿固不遣。——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迎风板子(迎风。指新官上任,为树权威先访拿数人杖责四十。然后视情节再行发落);迎猪(赶猪回家);迎枕(迎手。中医号脉时垫在病人腕部的枕头);迎年(迎接新年);迎气(迎接祭祀五帝,祈求五谷丰收);迎将(迎接);迎劳(迎接慰劳);迎新送旧(迎接新来的,辞送离去的);迎銮(迎接皇帝);迎宾(迎接宾客)

    (6) 迎合;逢迎

    则民严而不迎。——《孔子家语·入官》。注:“奉也。”

    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新唐书》

    (7) 又如:迎阿(逢迎阿谀);迎意(测知他人心意,迎合他人心意);迎望(迎合,迎承);迎时(迎合时势);迎逢(迎合;逢迎);迎附(迎合)

    (8) 预测;推算 。如:迎日推筴(经过推算而预知未来的节气历数)

    (9) 投降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介词

    (1) 面向着,正对着

    迎风收栗子,过雨剪花头。——明· 袁宏道《再和散木韵》

    (2) 又如:迎风飞翔;迎见(迎面遇见);迎潮(逆潮流而上);迎流(逆流)

    英文翻译

    receive, welcome, gree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ji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ng2 ngiang6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g2 [沙头角腔] niang2 [宝安腔] ngiang2 [东莞腔] ngiang2 [陆丰腔] gniang3 [台湾四县腔] ngiang2 ngiang5 [梅县腔] ngiang2 ngiang5 [客英字典] ngiang2
    ◎ 潮州话:ngêng5 (ngêng) [潮州]ngiêng5 [潮阳]ngi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語京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ngieng/ngyangŋĭɐŋ
    jiē [ji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U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TV
    四角: 50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 交合;会合

    接,交也。——《说文》

    接,合也。——《广雅》

    昼日三接。——《易·晋》

    两君偃兵接好。——《国语·吴语》。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车鉷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兵不接刃。——《吕氏春秋·怀宠》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吕氏春秋·爱士》

    (3) 迎接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宣和遗事》

    (4) 又如: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三(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接煞(为接死人灵魂回家而举行的仪式)

    (5) 接见;接待

    接遇宾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尽礼相接。——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接伴(接待外国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对(接待应对)

    (7) 靠近;接触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宾立接西塾。——《仪礼·聘礼》

    (8) 又如:接物(与外物接触;与人交往);接膝(膝盖相接。指彼此对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战,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9) 连续;继续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楚辞·九章·哀郢》

    圣人食足以接气。——《淮南子·精神》

    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战国策·秦策五》

    (10) 又如:接响(接连不断的声响);接轸(车辆相连而行。比喻靠近);接脚(一个跟着一个,紧接在后;接替;接脚夫,接脚婿。妇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诵偈语)

    (11) 连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首尾相接。

    (12) 又如:接武(前后足迹相连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连,交界);接衫(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13) 承接,收受

    汉兴,接 秦之敝。——《史记·平准书》

    (14) 又如: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礼);接丝鞭(女方招亲时,送给男方丝鞭,男方接丝就表示同意);接凑(能够接续)

    (15) 嫁接 。如:接头(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16) 托,手掌向上承受 。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着

    (17) 缚

    武士反接之。——《史记》

    名词

    (1) 交往,交情

    君子之接如水。——《礼记·表记》

    (2) 姓

    英文翻译

    receive; continue; catch;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p7 [台湾四县腔] ziap7 [客语拼音字汇] jiab5 [东莞腔] ziap7 [梅县腔] ziap7 [宝安腔] ziap7 [海陆丰腔] ziap7 [陆丰腔] ziap7 [沙头角腔] ziak7
    ◎ 潮州话:zih4 , ziab4 [澄海]ziag4 ,(chih chi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即葉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ciep/zi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