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

yīng jiè [ ying jie]
繁体 應屆
注音 一ㄥ ㄐ一ㄝˋ

词语释义

(形)这一届(毕业生):~毕业生。

词语解释

  1. 当前一期。用于毕业生。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她姓 乐 ,是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生,才华横溢,造诣很深。”

引证解释

⒈ 当前一期。用于毕业生。

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她姓乐,是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生,才华横溢,造诣很深。”

应届的国语词典

本期的、这一届的。

如:「应届毕业生。」

应届的网络释义

应届

  • 是指某个学校当前一期。用于毕业生。需要注意的是“应届”的“应”读第一声:yīng,音同“应该”的“应”。
  • 应届造句

    今年军队招收了很多应届毕业生。
    小李称,他了解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更差,找到理想工作的寥寥无几。
    而去年,他只是一名普通应届大学毕业生.
    欢迎持有报关证的应届毕业生应聘.
    应届毕业生总是爱在学校大耍花招.
    研究对象为护理专科应届毕业生890人。
    应届毕业生失业人数已增长多年.
    建筑学本科毕业,应届毕业生也可.
    我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游戏公司也在雇佣更多的应届生。
    对于应届生应聘者来说,对这个问题是最易陷入圈套。
    一个是高等院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问题。
    据了解,在考研大军中,除应届本科毕业生外,非应届考生数量越来越多。
    最后以罗吉斯迴归探讨影响应届毕业生是否从事护理工作的因素。
    对于刚刚知道录取结果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已经到了必须赶紧做出升学决定的时刻了。
    欢迎应届毕业生申请广告部实习生的职位.
    雇佣大学应届毕业人才是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的一种方法。
    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黯淡。
    身高1。78米的吴怡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一名应届卒业生。
    热能与动力类专业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汉字详情

    yīng,yìng [ying]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I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FM
    四角: 00219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英文翻译

    should, ought to,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jing3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

    宋本广韵

    jiè [jie]
    部首: 327
    笔画: 8
    五笔: NM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SLW
    四角: 7726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尸,凷( kuài)声。本义:人行路不便) 同本义

    届,行不便也。——《说文》

    名词

    极限;穷极

    至天之届,于河之沂。——晋· 陆云诗

    靡有夷届。——《诗·大雅·瞻卬》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诗·小雅·节南山》

    动词

    (1) 到达

    无远弗届。——《书·大禹谟》

    (2) 又如:届候(届时);届止(停留,止息);届路(登程,上路)

    (3) 届满,结束 (如一段时间)

    距悔罪乞降之始末届十年。——林则徐文

    量词

    说明周期性事件的次或期 。如:第十届校运会;八届二中全会;历届人大代表;届满

    英文翻译

    numerary adjunct for time, ter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i5 [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kiai5 gai5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raih/kaeyk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