蹢躅

zhí zhú [ zhi zhu]
注音 ㄓˊ ㄓㄨˊ

词语释义

蹢躅 zhízhú

(1) 徘徊不前的样子

pace up and down

词语解释

  1. 徘徊不进貌。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辕马蹢躅鸣,左右泣僕童。” 沙汀 《困兽记》二八:“他在敞厅上蹢躅着,对于自己竟能安于苟活愈来愈加感到惊异。”

引证解释

⒈ 徘徊不进貌。

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辕马蹢躅鸣,左右泣僕童。”
沙汀《困兽记》二八:“他在敞厅上蹢躅着,对于自己竟能安于苟活愈来愈加感到惊异。”

蹢躅的国语词典

徘徊不前。

蹢躅的网络释义

蹢躅

  • 蹢躅,读音zhí zhú,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徘徊不进貌。
  • 汉字详情

    dí,zhí [di,zhi]
    部首: 717
    笔画: 18
    五笔: KHUD
    仓颉: RMYCB
    四角: 6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兽蹄

    有豕白蹢,烝涉彼矣。——《诗·小雅》

    zhí

    动词

    (1) 徘徊

    蹢,住足也。——《说文》

    (2) 又如:踣蹢躅(徘徊不进的样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hoof; a falter; to hesi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dik1 zaa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t7 zak7 [客英字典] dit7 zak7 [海陆丰腔] dit7 zak7 [陆丰腔] d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炙昔開入聲開口三等driek/diekɖʰĭɛk
    zhú [zhu]
    部首: 717
    笔画: 20
    五笔: KHLJ
    五行:
    仓颉: RMWLI
    四角: 66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足迹

    躅,蹢躅也。从足,蜀声。——《说文》。按,迹也。

    三辅谓牛蹄处为躅。——《一切经音义》引《汉书叙传音义》

    企望尘躅。——《尔雅序》

    尘游躅于蕙路。——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

    (2) 又如:躅路(行走的足迹)

    动词

    (1) 用于“踯躅”。徘徊不行

    羸豕孚蹢躅。——《易·姤》

    (2) 又如:躅踯(徘徊)

    (3) 践踏;踏踩

    师旷东躅其足。——《周书·太子晋》。注:“东躅,蹋也。”

    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湿我足。——刘明《鸡鸣一首赠宗文侄》

    (4) 又如:躅躅(行走的样子);躅足(犹跺脚);躅陆(顿足跳跃的样子);躅蹐(小步行走)

    英文翻译

    walk carefully; hesitate, fa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k7 [客英字典] chuk7 [海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chuk7 [宝安腔] cuk7 | cok7 [客语拼音字汇] cog5 zo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録入聲開口三等tɕĭwokdryuk/di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