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词

shì cí [ shi ci]
繁体 誓詞
注音 ㄕˋ ㄘ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誓词 shìcí

(1) 起誓的言词,誓言

入党誓词
oath

词语解释

  1. 亦作“ 誓辞 ”。誓言。

    唐 李翱 《释怀赋》:“昔誓词而约交兮,期共死而皆居。”《清史稿·颖毅亲王萨哈璘传》:“翌日, 萨哈璘 集诸贝勒于朝,书誓词以进。”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纳款》:“按史传有纳欵之言,据此,则欵乃誓辞,实有所纳也。”《诗刊》1978年第1期:“要努力为生固然难,要努力为死又何尝容易,一个革命者必须参透生与死的关系。这是共产党人的誓辞!”

  2. 古代约束告戒将士的言辞。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社会》:“《书经》所载的,大都是诰词、誓词,属于皇家的东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誓辞”。

⒉ 誓言。

唐李翱《释怀赋》:“昔誓词而约交兮,期共死而皆居。”
《清史稿·颖毅亲王萨哈璘传》:“翌日, 萨哈璘集诸贝勒于朝,书誓词以进。”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纳款》:“按史传有纳欵之言,据此,则欵乃誓辞,实有所纳也。”
《诗刊》1978年第1期:“要努力为生固然难,要努力为死又何尝容易,一个革命者必须参透生与死的关系。这是共产党人的誓辞!”

⒊ 古代约束告戒将士的言辞。

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社会》:“《书经》所载的,大都是诰词、誓词,属于皇家的东西。”

誓词的国语词典

立定决心的言辞。

如:「宣读誓词」。

誓词的网络释义

誓词

  • 誓词,指起誓的言词,誓言。见唐 李翱 《释怀赋》:“昔誓词而约交兮,期共死而皆居。”
  • 誓词造句

    没人知道生命的长短,即使我们是医生,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所以结婚誓词没说要保证白头偕老,却要保证无论健康疾病都要在一起。。
    这是高亢激越,掷地有声的英雄誓词。
    杰夫运动员宣誓誓词中首提到了兴奋剂,结果还是查出来了。
    他制定了奥运会会章、信条和运动员誓词,规定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仪式。
    “庆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干警进一步激发了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发扬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如此时光好风景,新郎新娘心相映,一番誓词表衷肠,一次交杯永难忘,新人齐对众人笑,众人齐把新人赞,从此生生永相守,恩爱和睦一家亲。新婚快乐。
    三人捻土为香对月跪拜说了誓词,完成了结拜大礼。
    锣鼓声里新人笑,红对联中宾客闹。新郎掀起红盖头,胭脂飞上新娘妆。深情凝望表衷肠,爱情誓词挽情思。携手迈向幸福地,同心步入温柔场。真心祝愿君新婚快乐。
    医生们所能采取的措施,不比希波克拉底活着的时候强多少,他们能做的只是默背希波克拉底当年写下的誓词,用良知而不是知识去与病魔作战。
    这是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的庄严誓词,也是他“十年始克复先基”的意愿。
    他们的誓词要求他们遵守奥运会的下列规则:“本着真正的运动家精神,为体育运动的光荣事业和祖国的荣誉参加比赛。”。
    在约翰·侯尔的面前,威廉与凯特相互宣读婚礼誓词。
    医生们所能采取的措施,不比希波克拉底活着的时候强多少,他们能做得只是默背希波克拉底当年写下的誓词,用良知而不是知识去与病魔作战。
    在宣誓队伍中,来自广州启聪学校的数十位高中生,虽然失聪听不见领誓人的誓词,无法说出誓言,但用手语演绎的誓词,同样坚定。
    这是灯光助降技师陈建彬的远海训练誓词。
    微笑知君欲诱谁,两行玉齿露参差,此时心意真相属,可肯侬前举誓词。仓央嘉措。
    “光棍,你真的想休了寂寞,一生一世不招惹她吗?”“是的。”“寂寞,你真的想离开光棍,一辈子躲着他吗?”“是的。”“现在我宣布,光棍和寂寞离婚,祝他们老死不相”。今天光棍节,请将脱“光”誓词牢记心间,甜美的爱情就将来到你身边,幸福将把你陪伴。
    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中元节誓词:一定不要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小机灵鬼儿节日快乐!
    忘记了自己入党誓词,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713
    笔画: 14
    五笔: RRYF
    五行:
    仓颉: QLYMR
    四角: 52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 同本义

    誓,以言约束也。——《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

    约信曰誓。——《礼记·曲礼》

    予誓,告汝誓命。——《书·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司射西面誓之。——《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终待说山盟海誓。——赵长卿《贺新郎》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为誓与城为殉。——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誓志(发誓立志);誓死不贰(发誓至死不变心);誓辞(立誓的言辞);誓戒(誓约警戒);誓剑(对着剑发誓;皇帝赠与出巡大臣的宝剑,即后世所称的“上方宝剑”);誓书铁券(即“丹书铁券”。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4) 接受爵位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下,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周礼》

    (5) 告诫;告知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参,士射干。”——《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礼记·玉藻》。疏:“告勑也。”

    一日誓,用之于军旅。——《周礼·秋官·士师》

    (6) 又如:誓戒(约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众(告诫众人)

    (7) 铭刻;牢记 。如:誓肌(刻骨铭心)

    名词

    (1) 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张陈背誓。—— 曹植《五帝诛》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

    (3) 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 。如:《汤哲》、《泰誓》、《秦誓》

    形容词

    谨慎

    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

    英文翻译

    swear, pledge; o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6 se5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陆丰腔] shi6 [东莞腔]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he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ʑĭɛizjed/zjey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