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shī cí [ shi ci]
繁体 詩詞
注音 ㄕ ㄘ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1.诗的词句。 2.诗和词。

词语解释

  1. 诗的词句。

    宋 梅尧臣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张君 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明 吴应箕 《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2. 诗和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緑緑,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 毛主席 的光辉诗词。”

引证解释

⒈ 诗的词句。

宋梅尧臣《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⒉ 诗和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匡超人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緑緑,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毛主席的光辉诗词。”

诗词的国语词典

诗和词的合称。

诗词的网络释义

诗词

  •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 诗词造句

    古往今来的墨客写下的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李清照的诗词,为我国古典文学园地增添了瑰丽的花朵。
    中国文化中的诗词,联对,灯谜等等绝对应该保护;不过像裹脚这一类恐怕就不能保护了。
    李白的诗词抒发了豪情壮志。
    老兵的心思成为深秋风景里那一首首动人的诗词。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一些古典诗词是必要的,不能因为难就望而却步。
    诗词就像中国文化的瑰宝一样。
    对于古典诗词,我们要含英咀华,才能领略其韵味。
    毛泽东的诗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气磅礴,有英雄气概。
    毛主席的诗词有气吞山河之势。
    爷爷仿效古人,写作了一些旧体诗词。
    他本身是报纸编辑,因此每作新诗词必在报纸上自我吹嘘,俨然以当代文豪自居。
    仔细品味其中每个字的含义再配以联想,让每句诗词能于脑海中产生画面感,像欣赏画面中人物景象一样欣赏诗句。
    比较经典的诗词,更能感染氛围,以及对于大海的情怀,嬉戏玩耍起来更具有情调。
    偶个人的文学收藏,几个对联,诗词等经典的网站,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诗词是一种精鍊的语言,能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
    明月作为触发情思的媒介和熔铸感慨的意象常在诗词中大量出现,翻阅历朝历代的诗词,咏月的作品不可计数,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他的诗词,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他的思想,指导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他的故事,传遍了祖国的千家万户。
    薛涛虽然出身卑下,却有林下风气,所以她的诗词受到人们的喜爱。
    如果你可以背很多的诗词,如果你非常的有内涵,你可以交往很多不同阶层的朋友,在不同的时候,你可以用到他们。认识不同的人,他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帮助你,比如说我找工作的确时候,做人力资源的,他可以帮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GDI
    四角: 347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 诗人 。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动词

    (1)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英文翻译

    poetry; poem, verse, o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