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觉醒
(1) 觉悟;醒悟
词语解释
醒悟;觉悟。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你们的目的是不能达到的,因为 中国 人民已经觉醒了!” 茅盾 《幻灭》八:“这不是虚荣心,这是责任心的觉醒。”
引证解释
⒈ 醒悟;觉悟。
引续范亭《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你们的目的是不能达到的,因为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了!”
茅盾《幻灭》八:“这不是虚荣心,这是责任心的觉醒。”
觉醒的国语词典
觉悟。
如:「他过去虽曾一度误入歧途,但是现在已经觉醒了。」
觉醒的网络释义
觉醒 (汉语词语)
觉醒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ào
动词
(1) 睡醒
觉,悟也。从见,學省声。——《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2) 又如:觉卧(觉醒时和寝卧时);觉寤(睡醒);觉寝(自睡中觉醒)
(3) 通“挍”、“校”。比较,较量
如此贤不肖相觉。——《孟子·离娄下》注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名词
(1) 俗称睡眠为睡觉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庄子·齐物论》
觉见卧闻。——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惟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2) 又如:睡了一大觉
(3) 一次短的睡眠,打盹 。如:午觉;累了可以扒在桌上睡一觉
量词
(1) 睡眠一次为一觉 。如:睡了一觉中觉
(2) 另见
jué
动词
(1) (形声。从见,学省声。本义:醒悟,明白)
(2) 同本义
觉,悟也。——《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贤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且有大觉。——《庄子·齐物论》
叔术觉焉。——《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觉来(醒来);觉悟;如梦初觉
(4) 感觉到,意识到
而觉跌千里者。——《荀子·王霸》。注:“知也。”
岛不觉。——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常觉一切。——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更觉胆落。——《广东军务记》
(5) 又如:觉道(觉得);不知不觉;觉发(发觉)
(6) 启发;使人觉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孟子·万章上》
(7) 发觉,发现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之觉。——《资治通鉴·唐纪》
名词
(1) 感觉器官 。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觉元(脑神)
(2) 贤智者之称
藏埋于终古,而未寤于前觉也。——晋· 左思《吴都赋》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酉,星声。酉(
)与酒有关。本义:酒醒)(2) 同本义
醒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今宵酒醒何处。——宋· 柳永《雨霖铃》
(3) 又如:醒酒石(可以醒酒的石头);醒酒汤(可以醒酒的羹汤);醒药(醒酒的药);醒狂(不醉而狂)
(4) 醒悟 。如:猛醒(猛然觉悟;忽然明白过来);醒心(神志清醒;清醒的认识);醒素(清醒);梦醒
(5) 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睡着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亦醒。
大儿醒。
大儿初醒声。
(6) 又如:醒睡(睡眠中保持警觉,不沉睡);醒困(消除困倦);醒松(惺松。刚苏醒的样子);醒觉(由睡眠或昏迷而苏醒)
(7) 动植物的恢复生机或由蛰伏而活动 。如:醒水(秧苗插下后复苏存活);醒绽(方言。树木返青发芽)
(8) 方言。知道,懂得 。如:醒得(懂得,知道);醒事(懂事)
(9) 消除
等她气醒了,再回家来。——周立波《山乡巨变》
(10) 用同“擤”
摸出手帕醒鼻涕。——巴金《电》
(11) 又如:醒鼻涕(擤鼻涕)
形容词
(1) 明白;明显
童奶奶道:“这话我不醒的。”——《醒世姻缘传》
(2) 又如:醒醒白白(明明白白);醒豁(清醒,明白);醒眼
(3) 用同“腥” 。如:手醒(手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ang3 siang1 [梅县腔] siang3 [沙头角腔] siang3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3 [客英字典] siang3 ciang3 [宝安腔] siang3 [东莞腔] siang3 [陆丰腔] siang3 [台湾四县腔] siang3 s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seng | si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