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

jué wù [jue wu]
繁体 覺悟
注音 ㄐㄩㄝˊ 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觉悟 juéwù

(1) 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对道理的认识

come to understand

(2) 进入到一种清醒的或有知觉的新的状态

wake up

词语解释

  1. 亦作“ 觉寤 ”。觉醒。

    《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向若二书不出,学者为古所惑,则代成聋瞽,无由觉悟也。” 金 王若虚 《题<渊明归去来图>》诗:“ 靖节 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 巴金 《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

  2. 引申为觉察。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安有虏中独不觉寤,寂然无事,曾无诛讨之意乎?” 沙汀 《医生》:“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实在不该使他为难。”

  3. 比喻通情达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今儿我和 银凤 一路从四乡回来,我看这个女子很觉悟,很正派。”

  4. 自觉悔悟。

    《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復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闻之,天之所废不骤也。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杀》:“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

  5. 启发;开导。

    《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於 齐 ,而以觉寤王心,而 吴国 犹世。” 汉 王充 《论衡·刺孟》:“谓 孔子 之徒、 孟子 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麤论事势,以相觉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方当觉悟邇遐,使遍知于上意;训齐内外,用丕变于羣心。”

  6. 佛教语。谓领悟佛教的真理。

    南朝 宋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於形骸。”《隋书·经籍志四》:“﹝ 释迦 ﹞捨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你们老爷现在心上已脱尘网,不出三年必弃官学道,他的觉悟在你之先。”

  7. 亦作“ 觉寤 ”。见“ 觉寤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觉寤”。

⒉ 觉醒。

《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向若二书不出,学者为古所惑,则代成聋瞽,无由觉悟也。”
金王若虚《题<渊明归去来图>》诗:“靖节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
巴金《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

⒊ 引申为觉察。

宋司马光《论横山疏》:“安有虏中独不觉寤,寂然无事,曾无诛讨之意乎?”
沙汀《医生》:“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实在不该使他为难。”

⒋ 比喻通情达理。

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今儿我和银凤一路从四乡回来,我看这个女子很觉悟,很正派。”

⒌ 自觉悔悟。

《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復补。”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闻之,天之所废不骤也。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
郭沫若《豕蹄·楚霸王自杀》:“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

⒍ 启发;开导。

《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於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
汉王充《论衡·刺孟》:“谓孔子之徒、 孟子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麤论事势,以相觉悟。”
宋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方当觉悟邇遐,使遍知于上意;训齐内外,用丕变于羣心。”

⒎ 佛教语。谓领悟佛教的真理。

南朝宋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於形骸。”
《隋书·经籍志四》:“﹝释迦﹞捨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你们老爷现在心上已脱尘网,不出三年必弃官学道,他的觉悟在你之先。”

⒏ 亦作“觉寤”。见“觉寤”。

觉悟的国语词典

醒悟以往的困惑或过失。

觉悟的网络释义

觉悟 (汉语词语)

  • 觉悟亦作“觉寤”,既觉醒之义。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觉悟就是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 觉悟造句

    经过学习,大家的觉悟都有所提高。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的觉悟程度提高得很快。
    经过帮助,他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直停留在不愉快的回忆里是没有用的,所以现在就觉悟吧。
    经过大家的帮助,他终于觉悟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校经常请苦大仇深的老工人作忆苦思甜的报告。
    他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很多。
    首先,坚强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得到的。必须经历一些事情,人才能更加成熟。有意识的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既然自己有这种觉悟,就要有这种决心。
    经过思想教育,大家的觉悟程度大大提高了。
    没有觉悟的说是邪说,是外道,是贪嗔痴;没有觉悟不说也是无明,也是贪嗔痴,最少可以归结为痴,因此说与无说都是无明,都是贪嗔痴,都在造业,都会产生烦恼和痛苦,也没什么本质的区别,说与不说也一样,也是一不是二。
    这里的说,和无说都有两层含义。说有觉悟了的说和不觉悟的说,无说也有觉悟了的无说和未觉悟的无说。觉悟了,就没有分别执着了,说与无说是一不是二,因为已经没有分别了,在内心里没有分别,说与无说都一样,都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不会造业,说既无说,闻既无闻。
    随着广大群众觉悟的提高,我们的社会将出现弊绝风清的新局面。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如果一个人拒绝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那么他只能处在弱小、可怜、凄惨的境地。
    真正觉悟的青年,应当舍身到最黑暗的地方;只有在最黑暗的地方,需要你们觉悟的光明。
    单身是领悟,恋爱是失误,分手是觉悟,结婚是错误;离婚是醒悟,再婚是执迷不悟。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
    朋友们,觉悟吧,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还来得及。
    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做观念上的俘虏。
    读书造成充实的人,会议造成未能觉悟的人,写作造成正确的人。

    汉字详情

    jué,jiào [jue,jiao]
    部首: 416
    笔画: 9
    五笔: IP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FBBH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jiào

    动词

    (1) 睡醒

    觉,悟也。从见,學省声。——《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2) 又如:觉卧(觉醒时和寝卧时);觉寤(睡醒);觉寝(自睡中觉醒)

    (3) 通“挍”、“校”。比较,较量

    如此贤不肖相觉。——《孟子·离娄下》注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名词

    (1) 俗称睡眠为睡觉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庄子·齐物论》

    觉见卧闻。——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惟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2) 又如:睡了一大觉

    (3) 一次短的睡眠,打盹 。如:午觉;累了可以扒在桌上睡一觉

    量词

    (1) 睡眠一次为一觉 。如:睡了一觉中觉

    (2) 另见 jué

    jué

    动词

    (1) (形声。从见,学省声。本义:醒悟,明白)

    (2) 同本义

    觉,悟也。——《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贤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且有大觉。——《庄子·齐物论》

    叔术觉焉。——《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觉来(醒来);觉悟;如梦初觉

    (4) 感觉到,意识到

    而觉跌千里者。——《荀子·王霸》。注:“知也。”

    岛不觉。——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常觉一切。——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更觉胆落。——《广东军务记》

    (5) 又如:觉道(觉得);不知不觉;觉发(发觉)

    (6) 启发;使人觉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孟子·万章上》

    (7) 发觉,发现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之觉。——《资治通鉴·唐纪》

    名词

    (1) 感觉器官 。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觉元(脑神)

    (2) 贤智者之称

    藏埋于终古,而未寤于前觉也。——晋· 左思《吴都赋》

    (3) 另见 jiào

    英文翻译

    to wake up from sleep; consc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3 gok3

    宋本广韵

    [wu]
    部首: 339
    笔画: 10
    五笔: N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MMR
    四角: 910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

    (2) 同本义

    悟,觉也。——《说文》

    悟彼蟋蟀唱。——《文选·谢混游西池诗》

    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

    未悟见出,意不自得。——《后汉书·张酺传》

    悟已往之不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闻而悟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

    悟大光明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悟心(悟性。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宗(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悟悦(因了悟而喜悦);悟理(领会道理);悟物(了悟物理);悟明(了悟真言);悟佛(了悟佛理);悟禅(参悟禅理);悟道参玄(宗教语。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

    (4) 觉醒;觉悟。通“寤”。睡醒

    行事,适有卧厌不悟者,谓此为天所厌邪?——王充《论衡·问孔》

    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江淹《杂体诗》

    怛惊悟兮无闻。——《文选·潘岳·寡妇赋》

    (5) 又如:悟觉(觉悟);悟门(觉悟的门径)

    (6) 启发;使觉悟

    冀悟迷惑之心。——《论衡·对作》

    (7) 又如:悟主(使主上觉悟);悟发(启发)

    (8) 通“晤”。相对

    过耳悟目之交。——《潜夫论·明忠》

    悟言不如罢,从夕至清朝。——《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

    (9) 又如:悟对(聚会)

    (10) 通“牾”。抵触

    大意无所拂悟,…。——《韩非子》

    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吕氏春秋·荡兵》

    人不敢悟视。——《战国策·燕策三》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今人卒得鬼刺痱悟,杀雄鸡以傅其心上。——《风俗通议·雄鸡》

    名词

    悟性 。如:悟捷(悟性敏捷);悟敏(思维敏捷)

    英文翻译

    to apprehend, realize, become awa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u5 [台湾四县腔] ngu5 [梅县腔] ngu5 [东莞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u4 [海陆丰腔] ngu5 [沙头角腔] ngu5 [宝安腔] ngu3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故去聲開口一等ŋungoh/nguh

    觉悟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