襕幞

lán fú [ lan fu]
繁体 襴襆
注音 ㄌㄢˊ ㄈㄨˊ

词语释义

穿襕袍,戴幞头。古代宦者常服。

词语解释

  1. 穿襴袍,戴幞头。古代宦者常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昔 孝节先生 徐仲车 事母至孝。一日,竦然自省曰:‘吾以襴幞謁贵人,而不以见母,是敬母不如敬贵人也。不可!’”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隆兴 间,北使往 天竺 烧香,过太学门……有直学 程宏图 者,襴幞立其下。”

引证解释

⒈ 穿襴袍,戴幞头。古代宦者常服。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昔孝节先生徐仲车事母至孝。一日,竦然自省曰:‘吾以襴幞謁贵人,而不以见母,是敬母不如敬贵人也。不可!’”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隆兴间,北使往天竺烧香,过太学门……有直学程宏图者,襴幞立其下。”

襕幞的网络释义

襕幞

  • 穿襴袍,戴幞头
  • 古代宦者常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昔 孝节先生 徐仲车 事母至孝。一日,竦然自省曰:‘吾以襴幞谒贵人,而不以见母,是敬母不如敬贵人也。不可!’”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隆兴 间,北使往 天竺 烧香,过太学门……有直学 程宏图 者,襴幞立其下。”
  • 汉字详情

    lán [lan]
    部首: 525
    笔画: 17
    五笔: PUUI
    仓颉: LLSW
    四角: 3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身穿着绿襕,手拿着一管笔。——孟汉卿《魔合罗》

    (2) 又如:襕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襕袍(古代的一种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横襕为裳,故称。明、清时为秀才举人之公服)

    宋本广韵

    [fu]
    部首: 318
    笔画: 15
    五笔: MHOY
    五行:
    仓颉: LBTCO
    四角: 4228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包东西的布 。如:幞巾(幞头)

    (2)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也称“幞头”(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幞头”)

    高幞广带。——《古今小说》

    门前小鬼,折臂膊不显狰狞,殿上判官,无幞头不成礼数。——《水浒传》

    英文翻译

    turban

    方言集汇

    ◎ 粤语:bu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uk7 [海陆丰腔] puk7 [梅县腔] puk7 [台湾四县腔] p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房玉入聲開口三等byuk/bivkbʰĭwok

    襕幞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