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辅佐;帮助。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留学事务所之终局》:“况政府既已派 陈兰彬 为公使,则外交事务以 陈 独当一面,必能胜任,固无需予之襄助也。”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许多画家愿意拿出他们的画来,一些收藏家也乐意襄助这一善举。”
引证解释
⒈ 辅佐;帮助。
引清容閎《西学东渐记·留学事务所之终局》:“况政府既已派陈兰彬为公使,则外交事务以陈独当一面,必能胜任,固无需予之襄助也。”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许多画家愿意拿出他们的画来,一些收藏家也乐意襄助这一善举。”
襄助的国语词典
帮助。如:「承蒙您的襄助,才能使公司渡过这次难关。」也作「襄赞」。
襄助的网络释义
襄助
襄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解衣耕地)
(2) 同本义。
襄,汉令:解衣耕谓之襄。——《说文》
辟地为襄。——《周书·谥法》
(3) 助理,佐治
思日赞赞襄哉。——《书·皋谟》
必纳王妃,以襄内政。——《三国演义》
(4) 又如:襄成(辅助成为);襄助(辅佐;帮助);襄事(帮助办事);襄办(帮助办理);襄赞(辅佐帮助)
(5) 成就,完成
不克襄事。——《左传·定公十五年》。注:“成也。”
刘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 明· 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事利害》
(6) 又如:襄事(成事);共襄义举
(7) 仰,上举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书·尧典》
以乐乘为武襄君。——《史记·赵世家》。正义:“举也,上也。”
(8) 驾;驾车的马
两服上襄。——《诗·郑风·大叔于田》
襄,驾也。——《尔雅》
形容词
(1) 高的
襄岸夷涂。——《文选·张衡·西京赋》
(2) 又如:襄岸(高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东莞腔] siong1 [海陆丰腔] s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梅县腔] siong1 [陆丰腔] siong1 [宝安腔] si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襄 | 息良 | 心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siang | sĭaŋ |
详细解释
chú
动词
(1) 同“锄”。除去
颜不疑归,而师 董梧,以助其色。——《庄子》
(2) 另见
zhù
动词
(1) (形声。从力,且(
)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2)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助,左也。——《说文》
助,佐也。——《小尔雅》
非助我者也。——《论语》。孔注:“犹益也。”
九一而助。——《孟子》
助天为虐者,不祥。——《国语·越语下》
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肤觉之助。——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助胆(帮助壮胆);互助(互相帮助);扶助(帮助);资助(用财物帮助);助力(帮助;援助)
(4) 辅助
射夫即同,助我举柴。——《诗·小雅》
(5) 又如:助化(辅助教化);助葬(佐助他人发丧送葬);助研(助理研究员的简称)
(6) 增添;增加
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史记》
(7) 又如:助哭(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6 [梅县腔] ze5 [沙头角腔] cu5 [客英字典] cih5 co5 [台湾四县腔] cu5 [宝安腔] cu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o4 [东莞腔] cu5 [陆丰腔] cih5
◎ 潮州话:zo6 (tsõ)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助 | 牀據 | 崇 | 魚 | 去聲 | 御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dʒʰĭo | zrioh/drv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