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娜

niǎo nuó [niao nuo]
繁体 嫋娜
注音 ㄋ一ㄠˇ ㄋㄨㄛˊ

词语释义

袅娜 niǎo nuó

1.  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

柳丝袅娜。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willowy; slender and graceful;

2.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那女子形体袅娜,如随风飘去。

词语解释

  1. 亦作“嬝娜”。

    1.细长柔美貌。 南朝 梁简文帝 《赠张缵》诗:“ 洞庭 枝嬝娜, 澧浦 叶参差。” 唐 白居易 《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他生的身躯嬝娜真堪美。” 清 孙枝蔚 《秋柳》诗:“嫋娜曾几时,忽如女失宠。”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倏忽见一女郎,擎茶具,作淡装出,嬝娜无伦。”

  2. 摇曳。

    唐 杜甫 《桔柏渡》诗:“连笮动嫋娜,征衣颯飘颻。”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述书下》:“勒笔右行,舖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后人或尚兰叶之势,波尽处犹嫋娜再三,斯可笑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嬝娜”。 细长柔美貌。

南朝梁简文帝《赠张缵》诗:“洞庭枝嬝娜, 澧浦叶参差。”
唐白居易《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他生的身躯嬝娜真堪美。”
清孙枝蔚《秋柳》诗:“嫋娜曾几时,忽如女失宠。”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章:“倏忽见一女郎,擎茶具,作淡装出,嬝娜无伦。”

⒉ 摇曳。

唐杜甫《桔柏渡》诗:“连笮动嫋娜,征衣颯飘颻。”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勒笔右行,舖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后人或尚兰叶之势,波尽处犹嫋娜再三,斯可笑矣。”

袅娜的国语词典

柔美修长的样子。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也作「袅娜」、「嬝娜」。

袅娜的网络释义

袅娜

  • 袅娜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niǎo nuó,亦作“嬝娜”。形容女子、草或枝条细长柔软。语出南朝 梁简文帝 《赠张缵》诗:“ 洞庭 枝嬝娜, 澧浦 叶参差。”
  • 袅娜造句

    她身姿袅娜,妩媚动人。
    你袅娜的身姿正如那只红色蜻蜓,用腹部贴着水面,低低的飞。
    假如我是个歌手,我就要演唱一首赞歌,来赞美她们袅娜优美的身段。
    袅娜的倩影在风中若隐若现,她留下背影,在美丽迷人的晨光中出发,走向未知的明天。
    有如薄雾般的月光袅娜地洒下,透过雕花的窗杦,朦胧地飘进来。像是秋天一片最轻最美的落叶,不着痕迹,又有着那样清冷的弧度。
    蝴蝶像亭亭的舞女在花丛里袅娜地跳着欢快的舞蹈。
    带腰间一系,顿显那袅娜的身段,镜前徘徊,万种风情尽生。
    你含情脉脉的眼神让我回味,你宛如秋水的明眸让我牵挂,你冰清玉洁的容颜让我迷恋,你袅袅娜娜的身姿让我魂绕。我愿意在你浓浓的,炽烈的爱中慢慢融化!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常情猜。
    还有另一些袅娜的花,是夏天的抒情小曲。
    稻子长在田里的身姿很好看。细细长长娉婷袅娜,看起来既柔顺又光滑,呈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风度。它们是以站的姿态完成一生的行走,只有风拂来的时候才躬一躬身,然后挺直腰杆。
    白线袜子踩在泥尘上。风姿秀逸袅娜多姿,她繁荣醉梦的前半生,孤注一掷豁出去。
    桃腮杏脸,樱桃小口,婀娜多姿,丰姿绰约,娉婷袅娜。
    翩跹袅娜,唇绽樱颗,榴齿含香,纤腰楚楚,貌似香培玉琢,质如冰清玉润,其洁若秋兰披霜,其艳仿霞映澄塘,实乃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那少女眉头微蹙,袅娜娉婷的走了过来。
    影子被抛在前方,袅袅娜娜,与树影遥相呼应,随风荡漾起来。
    她慢慢的推开了身前的这道雄威身躯,擦去脸边的一丝泪水,没有开口,没有说一句话她无声的离开了此地,动人的娇躯袅娜娉婷的远去。
    身穿淡黄色宫装的女子,梳着高耸发髻,身材修长曲线起伏,袅袅娜娜莲步款款,足下金缕鞋每每轻柔踏点在半空中,都会泛起一面纹理玄妙的晶莹冰花。
    用五彩斑斓的石子,打磨出春天;用美丽灿烂的花朵,拼凑成笑脸;用千丝万缕的阳光,编织出温暖;用袅娜柔婉的清风,抒发着惦念。祝你开心每一天!
    随着她那袅娜娉婷的身姿不断的旋转着,一股蓝烟也迅速弥漫起来。

    汉字详情

    niǎo [niao]
    部首: 623
    笔画: 10
    五笔: QYNE
    五行:
    仓颉: PYSV
    四角: 27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以系带系马。代称马名

    裊,以组带马也。——《说文》。段玉裁注“《百官志》注曰:‘ 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裊,御驷马者。’”

    (2) 又如:袅蹏(袅蹄,铸金成马蹄形。因借指金银);袅驃(古骏马名);袅骖(小马的别名。一说古骏马名。即袅驃)

    (3) 缭绕;缠绕

    台上炉香袅翠烟。——王明清《挥尘后录》

    (4) 又如:袅脚(绕腿布);袅丝(香灰的别称);袅篆(指香的烟缕)

    (5) 摇曳 。如:袅窕(影子动摇的样子);袅軃(摇曳下垂的样子)

    (6) 吹拂

    荷花落兮江色秋,秋风袅兮夜悠悠。——李白《悲清秋赋》

    形容词

    (1) 通“嫋”。柔弱细长的样子

    披迳怜深沉,攀条惜杳袅。——南朝· 陈· 江总《游西霞寺》

    (2) 如:袅娉(袅娜娉婷。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袅嫋(纤长柔美的样子)

    (3) 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如:袅袅悠悠(婉转悠长)

    英文翻译

    curling upwards; wavering gently

    方言集汇

    ◎ 粤语:niu5

    宋本广韵

    nà,nuó [na,nuo]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VVF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SQL
    四角: 4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那声( nuó)。本义:婀娜,美貌) ——女子人名用字

    娜,女字。——《集韵》

    (2) 另见 nuó

    nuó

    (1) ——“婀娜”( ē'nuó)∶形容姿态柔美

    (2) 另见

    英文翻译

    elegant, graceful, del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naa4 no4 no5
    ◎ 客家话:[梅县腔] no2 [海陆丰腔] na3 no3 [客语拼音字汇] na2 no2 no2 [宝安腔] lo2 la3 la2 [客英字典] no2 [台湾四县腔] na3 no3
    ◎ 潮州话:n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三哿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奴可上聲開口一等nax/naa

    袅娜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