衽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袵席”。床褥与莞簟。
《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衽席,单席也。” 贾公彦 疏:“衽席者,亦燕寝中卧席…… 司农 云‘单席’,则卧之簟席。” 钱玄 《三礼名物通释·衣服·韨舄》:“衽席之制,牀上版曰笫,亦曰簀。笫上之席曰莞,亦曰簟。簟上加衽,衽即褥。”
泛指卧席。
《韩诗外传》卷二:“ 姬 ( 樊姬 )曰:‘妾得侍於王,执巾櫛,振衽席,十有一年矣。’” 唐 李德裕 《蚍蜉赋》序:“此郡多蚍蜉,余所居临流,实繁其类,或聚於袵席,或入於盘盂,终日厌苦,而不知可御之术。”
引申为寝处之所。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视万里有如咫尺,经沧波有同袵席。”
宴席;座席。
《礼记·坊记》:“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借指男女色欲之事。
《庄子·达生》:“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閒;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郭象 注:“至於色欲之害,动皆之死地而莫不冒之。” 成玄英 疏:“况饮食之间,不能将节;袵席之上,恣其淫荡,动之死地,万无一全。”《新唐书·高宗纪赞》:“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明 陆树声 《病榻寤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而大戒存焉,故以肥甘为酖毒,袵席为畏途者,戒於所易溺也。”
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语出《大戴礼记·主言》:“是故明主之守也,必折衝乎千里之外;其征也,袵席之上还师。” 唐 陈子昂 《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臣等不能折衝虏庭,还师袵席。” 清 秋瑾 《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大才,立大业,拯斯民於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叶圣陶 《穷愁》:“ 阿松 所识,不出里巷鄙夫,豪富阶除,平生所未履,寧復有为之解艰难而登衽席者耶?”
谓使得平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 蜀 民见 骆公 用兵如此之神速,以为 诸葛 復生,且出水火而袵席之,皆曰:‘ 骆公 活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袵席”。
⒉ 床褥与莞簟。
引《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衽席,单席也。”
贾公彦疏:“衽席者,亦燕寝中卧席…… 司农云‘单席’,则卧之簟席。”
钱玄《三礼名物通释·衣服·韨舄》:“衽席之制,牀上版曰笫,亦曰簀。笫上之席曰莞,亦曰簟。簟上加衽,衽即褥。”
⒊ 泛指卧席。
引《韩诗外传》卷二:“姬(樊姬 )曰:‘妾得侍於王,执巾櫛,振衽席,十有一年矣。’”
唐李德裕《蚍蜉赋》序:“此郡多蚍蜉,余所居临流,实繁其类,或聚於袵席,或入於盘盂,终日厌苦,而不知可御之术。”
⒋ 引申为寝处之所。
引清王韬《变法自强下》:“视万里有如咫尺,经沧波有同袵席。”
⒌ 宴席;座席。
引《礼记·坊记》:“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⒍ 借指男女色欲之事。
引《庄子·达生》:“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閒;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郭象注:“至於色欲之害,动皆之死地而莫不冒之。”
成玄英疏:“况饮食之间,不能将节;袵席之上,恣其淫荡,动之死地,万无一全。”
《新唐书·高宗纪赞》:“高宗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明陆树声《病榻寤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而大戒存焉,故以肥甘为酖毒,袵席为畏途者,戒於所易溺也。”
⒎ 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
引语出《大戴礼记·主言》:“是故明主之守也,必折衝乎千里之外;其征也,袵席之上还师。”
唐陈子昂《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臣等不能折衝虏庭,还师袵席。”
清秋瑾《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大才,立大业,拯斯民於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豪富阶除,平生所未履,寧復有为之解艰难而登衽席者耶?”
⒏ 谓使得平安。
引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蜀民见骆公用兵如此之神速,以为诸葛復生,且出水火而袵席之,皆曰:‘ 骆公活我。’”
衽席的国语词典
睡卧的地方。
衽席的网络释义
衽席
衽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壬声(
)。本义:衣襟)(2) 同本义
衽二尺有五寸。——《仪礼·丧服记》
再拜稽首以衽受。——《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楚必敛衽而朝。——《汉书·张良传》
(3) 又如:衽左(左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衽服(左衽之服。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衽发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4) 指床草席
御衽于奥。——《仪礼·士昏礼》。注:“卧席也。”
衽席床第。——《周礼·王府》
(5) 又如:衽席(床褥与莞簟);衽席之上(比喻安全舒适的地方)
(6) 袖子
衽,袖也。——《广雅》
文伯引衽攘捲而亲馈之。——《列女传》
(7) 下裳
终岁御,衣衽不敝。——《周礼》。郑玄注:“衽谓裳也。”
(8) 古时连接棺盖与棺木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汉代名为小腰,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
君盖用漆,三衽三束。——《仪礼·丧大记》
动词
(1) 睡卧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如:衽金革(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敌)
(3) 整理衣襟
正冠则缨绝,衽襟则时见。——《新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m5 [客英字典] ngim5 [海陆丰腔] ngim6 [梅县腔] jim5 ngi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妊 | 汝鴆 | 日 | 侵A | 去聲 | 沁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nʑĭĕm | njimh/rim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
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
设之曰筵,坐之曰席。——《礼记·祭统》注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邶风·柏舟》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席地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席地倚墙。——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席包(以苇席或高粱篾席制的包);席具(铺垫用具);席户(悬席为户。比喻房子的简陋);席号(以草席搭建的临时棚屋);席荐(席子与草荐,都是草编的坐卧用具)
名词
(1) 座位;席位
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孔子家语》
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席舍(贡院中的试场座位、考舍);席尊(首席);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3) 成桌的饭菜,酒筵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仪礼·燕礼》。郑玄注:“席下,席西也。”
(4) 又如:席尊(指主持酒席的人);席面(宴席上与主人对席的客位);流水席;还席
(5) 职位
常恐诸子侈席势凌人。——《旧唐书·房乔传》
这钱谷一席,有个小徒很过得去,可以叫他来效劳。——《负曝闲谈》
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唐· 刘禹锡《赠杨尚书》
(6) 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文明小史》
(7) 船帆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杜甫《早发》
(8) 姓
动词
(1) 铺席,登席就坐
乃席宾。——《仪礼·乡饮酒礼》
必正席,先尝之。——《论语》。皇疏:“犹坐也。”
席于门中。——《仪礼·特性馈食礼》
赵旃夜至于 楚军,席于军门之外。——《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凭借,倚仗
吕产、 吕禄席太后之宠。——《汉书·刘向传》
(3) 垫,压
相枕席于道路。——班固《汉书》
量词
用于表示酒席的数目。如:办了三席酒;一席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xid6 [客英字典] sit8 cit8 [宝安腔] cit8 [梅县腔] sit8 [台湾四县腔] sit8 cit8 [陆丰腔] sit8 [东莞腔] cit8 [海陆丰腔] sit8 cit8
◎ 潮州话:ciêh8/cioh8 , sia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席 | 祥易 | 邪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zĭɛk | zsiek/sz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