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虎
词语释义
蝎虎
(1) 〈方〉谓厉害
(2) 见“壁虎”。也叫“蝎虎子”
词语解释
亦作“蝎虎”。守宫;壁虎。
宋 苏轼 《蝎虎》诗:“黄鷄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元 乔吉 《水仙子·怨风情》曲:“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乾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物性相制》:“壁虎復以尾逗之,迅速缩去,蝎螫之不中,又自中其身,如是者三次,蝎遂不復动,盖已死矣……闻壁虎以是术制蝎,百不失一,盖其以蝎为粮也久矣,故又谓之蝎虎云。”
方言。厉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四回劳工,数 牡丹江 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三章二:“这几天的情况可蝎虎啦, 日本 军带了全部伪治安军去山地‘讨伐’。”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蝎虎”。
⒉ 守宫;壁虎。
引宋苏轼《蝎虎》诗:“黄鷄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元乔吉《水仙子·怨风情》曲:“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乾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物性相制》:“壁虎復以尾逗之,迅速缩去,蝎螫之不中,又自中其身,如是者三次,蝎遂不復动,盖已死矣……闻壁虎以是术制蝎,百不失一,盖其以蝎为粮也久矣,故又谓之蝎虎云。”
⒊ 方言。厉害。
引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四回劳工,数牡丹江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三章二:“这几天的情况可蝎虎啦, 日本军带了全部伪治安军去山地‘讨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毒虫名。也称“钳蝎”。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蜘蛛亚纲,蝎目
蝎,蝤蛴也。从虫,曷声。——《说文》
虽蝎焉避之。——《国语·晋语》
虽蝎谮之。——《国语·鲁语》
(2) 又如:蝎梢(蝎子的尾巴);蝎蝎螫螫(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关心或怜惜);蝎子(钳蝎;钳蝎之子);蝎唇(状如蝎子嘴的酒器);蝎子妈(方言。比喻最恶毒、惹不得的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ot7 giet7 [梅县腔] hot7 hiet7 [海陆丰腔] hot7 giet7 [客英字典] hot7 get7 giet7 [宝安腔] hot7 | ket7 het7 [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曷 | 胡葛 | 匣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ghat/hat | ɣɑ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虎 | 呼古 | 曉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hox/xuu | x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