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忽

xiè hū [ xie hu]
注音 ㄒ一ㄝˋ ㄏㄨ

词语释义

懈怠轻忽。

词语解释

  1. 懈怠轻忽。

    《清史稿·高宗纪四》:“丙寅,以此次巡幸 木兰 ,沿途武职懈忽, 杨廷璋 、 王进泰 等均下部严议。”

引证解释

⒈ 懈怠轻忽。

《清史稿·高宗纪四》:“丙寅,以此次巡幸木兰,沿途武职懈忽, 杨廷璋、王进泰等均下部严议。”

懈忽的网络释义

懈忽

  • 懈怠轻忽
  • 懈忽
  • 《清史稿·高宗纪四》:“丙寅,以此次巡幸 木兰 ,沿途武职懈忽, 杨廷璋 、 王进泰 等均下部严议。”
  • 汉字详情

    xiè [xie]
    部首: 339
    笔画: 16
    五笔: NQEH
    五行:
    仓颉: PNBQ
    四角: 9705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解声。本义:松懈)

    (2) 同本义

    懈,怠也。——《说文》

    夙夜匪懈。——《孝经》

    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淮南子》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懈懈(怠惰;懒散);懈厥操觚(怠慢从事);懈忒(懈怠失误);懈沮(懈怠沮丧);懈意(懈怠之心)

    (4) 疲困;松散 。如:懈倦(松懈倦怠;松软疲困)

    英文翻译

    idle, relaxed, remi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haai5 haa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i5 hai3 [海陆丰腔] hai6 hai3 [客语拼音字汇] hai4 [宝安腔] hai3 [梅县腔] hai5 hai3 [东莞腔] hai3 [台湾四县腔] hai5 hai3
    ◎ 潮州话:h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隘佳開去聲開口二等kreh/kaehkai
    [hu]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QR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P
    四角: 2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骨入聲合口一等xuəthuot/x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