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唬

xié hǔ [ xie hu]
繁体 脅唬
注音 ㄒ一ㄝˊ ㄏㄨˇ

词语释义

方言。犹言利害;剧烈﹐难以忍受。

词语解释

  1. 方言。犹言利害;剧烈,难以忍受。

    胡果刚 《沃老大娘瞅“孩儿”》:“大人想了还不算呢,娃娃们想的就更‘胁唬’了!”

引证解释

⒈ 方言。犹言利害;剧烈,难以忍受。

胡果刚《沃老大娘瞅“孩儿”》:“大人想了还不算呢,娃娃们想的就更‘胁唬’了!”

胁唬的网络释义

胁唬

  • 胁唬拼音是xié hǔ ㄒㄧㄝ ˊ ㄏㄨˇ,解释是方言。犹言利害;剧烈,难以忍受。
  • 汉字详情

    xié [xie]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LWY
    五行:
    仓颉: BKSC
    四角: 74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月),劦( xié)声。本义: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

    (2) 同本义

    胁,两膀也。——《说文》。按,腋下之名也。其骨谓之肋,牲体则谓之拍。

    两胁里急。——《素问·至真要大论》

    兵尚胁盾。——《管子·版法》。注:“盾或著之于胁,固曰胁盾。”

    脊胁肺肩在上。——《仪礼》

    右胁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越天都之胁。——《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胁胑(由腋下到腰以上的部位);胁窝里(比喻两侧);胁不沾席(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胁骨(肋骨);胁衣(女人的内衣。或称“袜”);胁肢(胁和臂之间的部位);胁盾(盾的或称)

    (4) 肋骨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骈胁,合干也。”

    (5) 旁边,边侧

    旁著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汉书》

    (6) 又如:胁士(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

    动词

    (1) 挟持

    是谓胁君。——《礼记·礼运》

    乃胁栾中行。——《国语·晋语》。注:“劫也。”

    (2) 又如:裹胁(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胁君(胁持国君;被胁持的国君);胁权(挟权。假用君上权名胁迫别人)

    (3) 威逼,用威力促使

    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左传·庄公八年》

    使使胁求君主。——《汉书·常惠传》。注:“谓以威迫之也。”

    淫而相胁。——《淮南子·本经》

    武终不可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胁污(被胁迫而致玷污);胁劫(威胁而劫持之);胁和(迫使讲和);胁服(迫使服从);胁降(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5) 通“翕”( )。收缩 ?

    易系坤动,动静辟胁,万物生焉。——《汉书·王莽传中》

    (6) 又如:胁肩(耸起肩膀,故示敬畏);胁肩低眉(胁肩低首。缩肩低头。形容故作恭敬畏惧的样子);胁肩累足(缩紧肩膀,不敢立正。形容极为恐惧)

    英文翻译

    ribs, armpits; flank; threaten

    方言集汇

    ◎ 粤语:hip3

    宋本广韵

    hǔ,xià [hu,xia]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HAM
    五行:
    仓颉: RYPN
    四角: 61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虚张声势、夸大事实来吓人

    唬,虎声也。从口虎。——《说文》

    (2) 又如:你别唬人;唬吓(吓唬);唬弄(糊弄。欺骗;蒙混)

    (3) 另见 xià

    xià

    动词

    (1) 同“吓”。恐惧,害怕

    唬得目瞪口呆。——《红楼梦》

    (2) 又如:唬杀(吓死;吓坏了)

    (3) 另见

    英文翻译

    to intimidate; to sca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hau1 ho5 fu2 [梅县腔] hau1 [台湾四县腔] hak7 hau1 ho5 fu2 [客英字典] hau1 [客语拼音字汇] fu3 ho2 [宝安腔] hau1 | ha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訝麻二開去聲開口二等hrah/xeah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