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珀

là pò [ la po]
繁体 蠟珀
注音 ㄌㄚˋ ㄆㄛˋ

词语释义

黄色的琥珀。

词语解释

  1. 黄色的琥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琥珀》:“琥珀出 西番 、 南番 ,乃枫木津液多年所化,色黄而明莹者名蜡珀。”《说郛》卷八七引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琥珀》:“红而且黄者谓之明珀,有香者谓之香珀,黄色者谓之蜡珀,红者谓之血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琥珀,血珀为上,金珀次之,蜡珀最下。”

引证解释

⒈ 黄色的琥珀。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琥珀》:“琥珀出西番、南番,乃枫木津液多年所化,色黄而明莹者名蜡珀。”
《说郛》卷八七引明曹昭《格古要论·琥珀》:“红而且黄者谓之明珀,有香者谓之香珀,黄色者谓之蜡珀,红者谓之血珀。”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琥珀,血珀为上,金珀次之,蜡珀最下。”

蜡珀的国语词典

黄色而明亮晶莹的琥珀。

蜡珀的网络释义

蜡珀

  • 蜡珀,英文名称wax amber 蜡黄色,具蜡状感,因含有大量气泡,故透明度较差,相对密度也较低。
  • 汉字详情

    là,zhà [la,zha]
    部首: 603
    笔画: 14
    五笔: JAJG
    五行:
    仓颉: LITA
    四角: 5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 liè)声。本义: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某些油质。如:蜂蜡)

    (2) 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能燃能熔,不溶于水,是一羟基醇或固醇的脂肪酸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3) 又如:蜡圆(蜡丸);蜡弹(蜡丸,用蜡封裹的密件);蜡查(蜡埚,蜡滓。白蜡(虫蜡)或黄蜡(蜂蜡)的渣滓)

    (4) 蜡烛的简称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 又如:蜡火(蜡烛火);蜡烟(蜡烛的烟);蜡红(烛花);蜡香(蜡烛燃点时产生的气味);蜡光(烛光)

    动词

    (1) 用蜡涂抹 。如:蜡引(涂蜡于纸张或布帛上,以防水湿);蜡本(用蜡涂绢上,所临摹的画本);蜡纸(表面涂蜡的纸)

    (2) 另见 zhà

    zhà

    动词

    (1) 古代祭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性》

    (2) 又如:蜡腊(岁终祭祀);蜡坛(蜡祭之坛);蜡宾(年终祭祀的助祭人);蜡索(犹蜡祭);蜡祠(蜡祭用的祠堂);蜡宫(供蜡祭用的宫室);蜡月(指周历十二月);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蜡祭(祭名。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3) 另见

    英文翻译

    wax; candle; waxy, glazed; maggot; as a non-simplified form sometimes used as an equivalent to U+410D (?), meaning imperial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caa3 caai3 zaa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5 lap8 [梅县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lap8 [客英字典] lap8 [宝安腔] za5 | lap8 [客语拼音字汇] lab6 za4
    ◎ 潮州话:l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慮去聲開口三等tsʰĭochioh/civh
    [po]
    部首: 436
    笔画: 9
    五笔: GRG
    五行:
    吉凶:
    仓颉: MGHA
    四角: 16102

    详细解释

    ——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 。如:珀末(琥珀粉。可作药用)

    英文翻译

    a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paa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et7 pak7 [宝安腔] pak7 [海陆丰腔] pet7 pak7 [客英字典] pak7 pet7 [梅县腔] pet7 pa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伯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hrak/pheakpʰɐk

    蜡珀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