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

là zhú [la zhu]
繁体 蠟燭
注音 ㄌㄚˋ ㄓ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蜡烛 làzhú

(1) 蜡制的固体照明用品

wax candle; wax light

词语解释

  1.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周仲智 饮酒醉……举蜡烛火掷 伯仁 。 伯仁 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 《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

引证解释

⒈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饮酒醉……举蜡烛火掷伯仁。

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汤恢《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

蜡烛的国语词典

用蜡或油脂制成的烛,多用于照明、喜庆或祭祀典礼。

蜡烛的网络释义

蜡烛 (石蜡照明物品)

  •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 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 蜡烛造句

    老师犹如蜡烛,点燃自己的身体,照亮了每个学生。
    他用火柴点燃了蜡烛。
    这屋子里积案盈箱,你可要小心手中的蜡烛。
    现在的花用灯泡取代蜡烛,这样更加安全环保。
    老师,您是蜡烛,给我们带来光亮;您是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您是米兰,默默的奉献自我。
    我多么希望再过一次生日,多么希望再吹一次蜡烛。
    蜡烛的周围流着烛液,不,那并非烛液,它是蜡烛流出的眼泪。
    老师是蜡烛,只会无私地奉献。
    偌大的一间屋子,一支蜡烛的光显得非常暗淡。
    倘若我是一支蜡烛,我便会倾尽自己的生命来创造光明。
    在苍茫的黑夜中,这支蜡烛的微弱的光亮,照亮了人们的信心。
    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他就永远不会发光。蜡烛,如果害怕融化,那他永远不会闪耀。
    我们为他点燃了生日的蜡烛。
    不要替魔鬼拿蜡烛照明。不要为虎作伥。切莫助纣为虐。
    老师仿佛是春蚕和蜡烛。
    希望就是一直明亮闪烁的小蜡烛。
    大家点起无数只蜡烛,缅怀灾难中遇难的同胞。
    蜡烛滔滔不绝是奉献的倾吐。
    停电了,我点上蜡烛继续看书。
    原来红极一时的蜡烛厂现在已经负债累累,奄奄一息了。

    汉字详情

    là,zhà [la,zha]
    部首: 603
    笔画: 14
    五笔: JAJG
    五行:
    仓颉: LITA
    四角: 5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 liè)声。本义: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某些油质。如:蜂蜡)

    (2) 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能燃能熔,不溶于水,是一羟基醇或固醇的脂肪酸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3) 又如:蜡圆(蜡丸);蜡弹(蜡丸,用蜡封裹的密件);蜡查(蜡埚,蜡滓。白蜡(虫蜡)或黄蜡(蜂蜡)的渣滓)

    (4) 蜡烛的简称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 又如:蜡火(蜡烛火);蜡烟(蜡烛的烟);蜡红(烛花);蜡香(蜡烛燃点时产生的气味);蜡光(烛光)

    动词

    (1) 用蜡涂抹 。如:蜡引(涂蜡于纸张或布帛上,以防水湿);蜡本(用蜡涂绢上,所临摹的画本);蜡纸(表面涂蜡的纸)

    (2) 另见 zhà

    zhà

    动词

    (1) 古代祭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性》

    (2) 又如:蜡腊(岁终祭祀);蜡坛(蜡祭之坛);蜡宾(年终祭祀的助祭人);蜡索(犹蜡祭);蜡祠(蜡祭用的祠堂);蜡宫(供蜡祭用的宫室);蜡月(指周历十二月);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蜡祭(祭名。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3) 另见

    英文翻译

    wax; candle; waxy, glazed; maggot; as a non-simplified form sometimes used as an equivalent to U+410D (?), meaning imperial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caa3 caai3 zaa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5 lap8 [梅县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lap8 [客英字典] lap8 [宝安腔] za5 | lap8 [客语拼音字汇] lab6 za4
    ◎ 潮州话:l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慮去聲開口三等tsʰĭochioh/civh
    zhú [zhu]
    部首: 414
    笔画: 10
    五笔: OJ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FLMI
    四角: 958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 同本义

    烛,庭燎大烛也。——《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独不见跋。——《礼记·曲礼》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陆游《雪夜感旧》

    (3) 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炬(指火炬或蜡烛)

    (4) 蜡烛(始于唐代)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李商隐《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杜牧《初冬夜饮》

    (5) 又如:烛信(插蜡烛用的签子);烛奴(雕刻成人形的烛台;泛指一般烛台);烛心(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6) 姓

    动词

    (1) 照;照亮

    夫日,兼烛天下。——《韩非子·内储说上》

    望见青枫城里火光烛天。——《儒林外史》

    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明烛南天。——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烛银(精光闪耀的银子);烛天(照耀天空)烛明(照亮);烛夜(照亮黑夜);烛幽(照亮昏暗);烛远(光照远方);烛临(由上向下照射)

    (3) 洞察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孤愤》

    (4) 又如:烛知(明察洞悉);烛物(明察事物);烛微(观察入微);烛察(明察,洞察);烛鉴(明鉴,明察)

    英文翻译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