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

nüè dài [nve dai]
注音 ㄋㄩㄝˋ ㄉㄞ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虐待 nüèdài

(1) 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

maltreat;ill-treat

词语解释

  1. 用残暴的手段对待。

    《清史稿·简纯亲王济度传》:“ 乾隆 十三年,詔责 神保住 恣意妄为,致两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夺爵。”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 海婴 这几天不到外面去闹事了,他又到公园和乡下去……动物是不能给他玩的,他有时优待,有时则要虐待。”

引证解释

⒈ 用残暴的手段对待。

《清史稿·简纯亲王济度传》:“乾隆十三年,詔责神保住恣意妄为,致两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夺爵。”
鲁迅《书信集·致母亲》:“海婴这几天不到外面去闹事了,他又到公园和乡下去……动物是不能给他玩的,他有时优待,有时则要虐待。”

虐待的国语词典

以苛刻残暴的态度对待他人或动物。

虐待的网络释义

虐待

  • 虐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nüè dài,是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某些事物。虐待是一个人以胁迫的方式控制另一个人的一种行为模式。详见《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 虐待有很多种,包括身体虐待、情绪虐待、心理虐待和性虐待。
  • 虐待的翻译

    英语: to mistreat, to maltreat, to abuse, mistreatment, maltreatment
    德语: mißhandeln, quälen (V)​
    法语: maltraiter

    虐待造句

    姐姐面对继母的虐待,采取的是逆来顺受的态度。
    人民解放军不虐待俘虏。
    当问他为什么虐待儿子时,他三缄其口。
    虐待老人不仅违背道德,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解放前,包身工们被百般虐待。
    现在中国没法律禁止堕胎,在怀孕时期,确实有生杀胎儿的权利,但胎儿出生后,父母只能有抚养的义务,遗弃虐待儿童都要受法律的制裁,不要说谋杀了。
    痛苦是人生一笔重要的财富,不要轻易践踏;曾经爱过你的人,前世一定和你有缘,不要语言虐待。
    他们疯狂地虐待你,残忍地掠夺你。
    她向法院控诉了丈夫对自己的虐待。
    小凡卡受尽了老板的虐待,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我听说残忍虐待动物,就怒发冲冠。
    他满口仁义道德,却虐待他年过八旬的老娘,真是个衣冠禽兽。
    虐待孤儿遭灾祸;善待孤儿获幸福。
    奉承女人的男人根本不了解女人;虐待女人的男人对女人了解得不够。
    如果被虐待的熊能说话,归真堂将是罄竹难书啊!
    他看来是一个忧郁的、能忍耐的孩子,也许是由于受尽虐待而变得顽强了。
    无视规则和看到暴行时的虐待狂兴奋感不可分离;换而言之,它是不开枪的战争。
    小潘认为这是不讲道理、不近人情的虐待,他感到惊讶、困感、愤怒,但又无可奈何。
    虐待孩子就是虐待自己。
    牛郎则下方一贫苦孤儿也,常受兄嫂虐待,分与一老牛,令其自立门户。

    汉字详情

    nüè [nve]
    部首: 608
    笔画: 9
    五笔: haag
    五行: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虍( 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2) 同本义

    虐,残也。——《说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虐世(残暴的时代);虐人(残暴凶狠的人);虐暴(暴虐,残暴酷虐);虐焰(残暴的气焰);虐行(残暴的行为);虐刻(残暴苛刻);虐烈(残暴酷烈);虐遇(虐待)

    (4) 暴烈;险恶

    遘厉虐疾。——《书·金縢》。传:“暴也。”

    到州日亭午,余暑秋更虐。——陈基《通州》

    (5) 又如:虐疾(重病;恶疾);虐暑(酷暑;酷热)

    (6) 无节制;纵情

    善戏谑兮,不为虐。——《诗·卫风》。朱熹集传:“善戏谑不为虐者,言其乐易而有节也。”

    动词

    (1) 侵害;残害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孟子·梁惠王下》

    奸官污吏虐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虐人(残害人民);虐戕(残害);虐害(残害,残酷迫害);虐割(残害)

    (3) 轻视;忽视

    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4) 通“谑”。戏谑 。如:虐戏(使人难堪的调笑和嘲弄;恶作剧);虐谑(虐戏)

    名词

    灾害

    殷降大虐。——《书·盘庚中》

    dài,dāi [dai]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FF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GDI
    四角: 24241

    详细解释

    dāi

    动词

    (1) 暂时停留 。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2)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如: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3) 另见 dài

    dài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4)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待见(原谅);待贤(礼遇贤者)

    (6) 招待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7) 又如: 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8) 需要

    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

    (9)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10) 要

    便待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水浒传》

    (11) 又如: 待说不说;待好(即将);待善(就要;将要)

    (12) 防备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依靠

    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

    (14) 容,让

    两位头领到大寨食息,待贫道自去赶他。——《水浒传》

    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灰阑记》

    (15) 要是,如果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水浒传》

    (16) 另见 dāi

    英文翻译

    treat, entertain, receive; wa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oi6 [客英字典] tai5 toi5 [东莞腔] toi3 [梅县腔] tai5 toi5 [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oi5
    ◎ 潮州话:t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亥上聲開口一等dʰɒidaix/d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