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葬

gǎo zàng [ gao zang]
注音 ㄍㄠˇ ㄗㄤˋ

词语释义

是亦作“藳葬”。 草草埋葬。

词语解释

  1. 亦作“藳葬”。草草埋葬。

    《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寃乘舆之残酷,軫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揜桐棺之藁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 西山寺 ,其后遂藳葬於 西溪 焉。”《元史·世祖纪七》:“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藁葬之,官给其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藳葬”。草草埋葬。

《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寃乘舆之残酷,軫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揜桐棺之藁葬。”
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西山寺,其后遂藳葬於西溪焉。”
《元史·世祖纪七》:“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藁葬之,官给其需。”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

藁葬的网络释义

藁葬

  • 藁葬,汉语词语,亦作“藳葬”。 草草埋葬。
  • 汉字详情

    gǎo [gao]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YMS
    五行:
    仓颉: TYRD
    四角: 44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稾(稿)”。禾秆

    儿馁嗔郎罢,妻寒望稾砧。——宋· 唐庚《自笑》

    (2) 又如:藁砧(稻草与砧板,古代行刑时的用具);藁人(用草扎成的人形);藁秸(稻、麦等的秆子)

    (3) 同“稾(稿)”。稿子,草稿 。如:藁草(草稿)

    形容词

    同“稾(槁)”。干枯 。如:藁草(干草)

    英文翻译

    straw, hay; dry, with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u3 [台湾四县腔] gau3 go3 [海陆丰腔] gau3 go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zàng [zang]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GQA
    五行:
    仓颉: TMPT
    四角: 44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2) 同本义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 。如:火葬;海葬

    英文翻译

    bury, i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5 [东莞腔] zong5 [沙头角腔] zong5 [陆丰腔] zong5 [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英字典] z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梅县腔] z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二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浪唐開去聲開口一等cangh/zanqts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