槀葬

gǎo zàng [ gao zang]
注音 ㄍㄠˇ ㄗㄤˋ

词语释义

草草埋葬。

词语解释

  1. 草草埋葬。

    《后汉书·马援传》:“ 援 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塋,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 李贤 注:“槀,草也。以不归旧塋,时权葬,故称槀。” 元 宋无 《己亥秋淮南饥客中怀故里朋游寄之》诗:“哭丧多槀葬,征旅少赢粮。”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我死之后,你们切不可备办棺衾,只是槀葬便了。”一本作“藁葬。”

引证解释

⒈ 草草埋葬。一本作“藁葬。”

《后汉书·马援传》:“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塋,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
李贤注:“槀,草也。以不归旧塋,时权葬,故称槀。”
元宋无《己亥秋淮南饥客中怀故里朋游寄之》诗:“哭丧多槀葬,征旅少赢粮。”
清李渔《玉搔头·极谏》:“我死之后,你们切不可备办棺衾,只是槀葬便了。”

槀葬的网络释义

槀葬

  • 槀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ǎo zàng ,是指草草埋葬。
  • 汉字详情

    gǎo [gao]
    部首: 420
    笔画: 14
    五笔: YMKS
    仓颉: YRBD
    四角: 00904

    英文翻译

    draft, manuscript

    方言集汇

    ◎ 粤语:gou2
    ◎ 客家话:[梅县腔] ga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老上聲開口一等kaux/kavkɑu
    zàng [zang]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GQA
    五行:
    仓颉: TMPT
    四角: 44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2) 同本义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 。如:火葬;海葬

    英文翻译

    bury, i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5 [东莞腔] zong5 [沙头角腔] zong5 [陆丰腔] zong5 [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英字典] z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梅县腔] z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二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浪唐開去聲開口一等cangh/zanqts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