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ng [zang]
部首 艹部(艹部)
笔画 12画
结构 上中下结构
部首为艹部(艹部),总笔画12画,五行属木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9
统一码 846C
仓颉 TMPT
郑码 EARE
四角号码 44441
电码 5520
区位码 5265
姓名学
五笔 AGQA
注音 ㄗㄤ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122135435132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五行分析

根据葬的五行属性木,推荐搭配:

宜配:水、火属性字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安葬、土葬、火葬、海葬、葬礼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2. 同本义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如:火葬;海葬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2) 同本义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 。如:火葬;海葬

英语翻译

bury, i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5 [东莞腔] zong5 [沙头角腔] zong5 [陆丰腔] zong5 [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英字典] z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梅县腔] zong5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四十二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浪唐開去聲開口一等cangh/zanqtsɑŋ

百度释义

(1)(名)掩埋死者遗体:埋~|安~。

(2)(名)泛指处理死者遗体。

现代汉语词典

葬zàng
(1)(名)掩埋死者遗体:埋~|安~。
(2)(名)泛指处理死者遗体。

康熙字典

葬【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𦽱𦱼𧂥𦿑《唐韻》《集韻》《正韻》𠀤則浪切,音髒。《說文》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

《集韻》才浪切,音臓。義與藏同。

《正韻》兹郞切,音臧。《周禮·地官》族師,以相葬埋。劉昌宗引《漢書·尹賞傳》枯骨後何葬,協乎聲讀。《韻學集成》或作塟,見《三輔黃圖》。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葬【卷一】【茻部】

藏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則浪切〖注〗𦱼、𦽱𦿑𧂥,古文。文四

说文解字注

(葬)臧也。見檀弓。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㠯荐之。荐各本作薦。今正。荐、艸席也。有藉義。故凡藉於下者用此字。易曰。古者葬、厚衣之以薪。此引易𣪠辭。說從死在茻中之意也。上古厚衣以薪。故其字上下皆艸。茻亦聲。此於㬪韵得之。則浪切。十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