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蔚为大观
(1) 蔚:荟萃,聚集。谓荟萃众美,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梁章钜《楹联丛话》:“余藩吴时,复加修治,增设台榭,蔚成大观。”
成语辨析
蔚为大观和“洋洋大观”;都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但蔚为大观偏重于“美好、盛大”;“洋洋大观”偏重于“美好、众多”。
成语用法
蔚为大观动宾式;作谓语;用于文物展品等。
引证解释
⒈ 谓荟萃众美,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
引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五一》:“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木蔚为大观。”
韩北屏《非洲夜会·古城废墟帝王坟》:“这儿的地下墓穴之多,的确蔚为大观。”
蔚为大观的国语词典
汇聚成盛大的景观。
如:「那儿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珍禽蔚为大观。」
蔚为大观的网络释义
蔚为大观
蔚为大观的翻译
反义词
蔚为大观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èi
名词
(1) (会意。从艸,尉声。本义:牡蒿)
(2) 同本义 。菊科。一种多年生草本( Artemisia japonica )。全草入药
蓼蓼者莪,匪我伊蔚。——《诗·小雅·蓼莪》
(3) 病
五藏无蔚气。——《淮南子·俶真》
(4) 又如:蔚气(病气)
形容词
(1) 草木茂盛
蔚蔚,茂也。——《广雅·释训》
茂树荫蔚。——《文选·班固·西都赋》
设蔚施伏。——《淮南子·兵略》
望之蔚然。——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如:蔚映(茂密而相映衬);蔚生(草木茂密貌)
(3) 有文采
其文蔚也。——《易·革卦》
蔚彼高藻。——陆机《答贾长渊诗》
蔚为辞宗。——《汉书·叙传下》
(4) 又如:蔚炳(文采鲜明华美)
(5) 云气弥漫的
荟兮蔚兮。——《诗·曹风·侯人》。传“荟蔚,云兴貌。”
(6) 又如:蔚荟(云雾弥漫貌)
(7) 盛大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蔚跂(雄浑多姿)
动词
(1) 聚集
六义附庸,蔚成大国。——《文心雕龙》
(2) 另见
yù
名词
县名 ,在河北省北部,壶流河斜贯,邻接山西省
yù
形容词
(1) 烦闷 。通“郁”。如:蔚结(心中愁闷不解。同“郁结”);蔚蔚(愁闷忧伤的样子。通“郁郁”)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i3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海陆丰腔] wui3 [客英字典] vui3 [梅县腔] wi3 wui3 [宝安腔] wui3
◎ 潮州话:锅3 温4 ,uê3 ug4(uè u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尉 | 於胃 | 影 | 微合 | 去聲 | 未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qyoih/voy | ʔĭwəi |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姓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dà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大 | 徒蓋 | 定 | 泰開 | 去聲 | 泰 | 開口一等 | 蟹 | 泰 | dʰɑi | dad/day |
详细解释
guān
动词
(1) (形声。从见,雚(
)声。本义:仔细看)(2) 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4) 观察,审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6) 示范;显示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7)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8) 游览 。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赏;观赏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1) 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2) 通“劝” 。如:观王(劝说帝王)
(13) 阅读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词
(1) 容饰,外观 。如:观美(外观美好)
(2) 景象,情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4)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见
guàn
名词
(1)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 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2)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3) 台榭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5) 鸟名。通“鹳” 。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6) 京观 。如:筑观(建筑京观)
(7) 道教的庙宇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 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9) 古国名 。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0) 通“鹳”。雚雀鸟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1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