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薾
注音
ㄨㄟˇ ㄦˇ
词语释义
1.衰落;萎靡。
2.枯萎。
词语解释
衰落;萎靡。
唐 李汉 《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讳愈文集序》:“﹝文﹞至 后汉 、 曹魏 ,气象萎薾, 司马氏 已来,规模荡尽。” 宋 王迈 《观猎行》:“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薾。” 清 戴名世 《<方灵皋稿>序》:“嘆时俗之波靡,伤文章之萎薾。”
枯萎。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群玉》:“芳草萎薾,萧艾参天。”
引证解释
⒈ 衰落;萎靡。
引唐李汉《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讳愈文集序》:“﹝文﹞至后汉、曹魏,气象萎薾, 司马氏已来,规模荡尽。”
宋王迈《观猎行》:“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薾。”
清戴名世《<方灵皋稿>序》:“嘆时俗之波靡,伤文章之萎薾。”
⒉ 枯萎。
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群玉》:“芳草萎薾,萧艾参天。”
萎薾的网络释义
萎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委声。本义:枯槁、凋谢)
(2) 同本义
萎,蔫也。——《广韵》
萎,草木枯死。——《集韵》
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离骚》
萎,草木菸也。——《一切经音义》九引声类
无木不萎。——《诗·小雅·谷风》
(3) 又如:萎绝(草木枯落);萎枯(干枯);萎败(枯萎);萎悴(枯萎;憔悴)
(4) 引申指病危
哲人其萎乎?——《礼记·檀弓上》。注:“萎,病也。”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楚辞·离骚》
(5) 又如:萎约(身体患病并陷穷困);萎折(死亡);萎哲(指有才智者之死亡);萎绝(死亡;消亡)
(6) 衰落;衰弱 。如:萎悴(衰落);萎餧(因饥饿而衰病。餧,同“馁”)
英文翻译
wither, wilt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ui1 [梅县腔] wi3 wui3 [台湾四县腔] w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3 [客英字典] vui3 [宝安腔] wu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ui1 [梅县腔] wi3 wui3 [台湾四县腔] w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3 [客英字典] vui3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逶 | 於爲 | 影 | 支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支B | 止 | qye/we | ʔĭw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