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苕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芦苇。
《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髮,繫之苇苕。” 杨倞 注:“苕,苇之秀也。”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鸋鴂之鸟,巢於苇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
引证解释
⒈ 芦苇。
引《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髮,繫之苇苕。”
杨倞注:“苕,苇之秀也。”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鸋鴂之鸟,巢於苇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
苇苕的网络释义
苇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韦声。本义:芦苇) 同本义
苇,大葭也。——《说文》
震为萑苇。——《易·说卦》
(2) 又如:苇车(简陋的柴车);苇杖(蒲鞭,用以施轻刑的草鞭子);苇索(一种用蒲苇编结而成的绳索。古代于年节时,将苇索装结于门上,以祛除邪鬼、邪气);苇茭(苇草编织的绳索);苇戟桃杖(用芦苇做戟,以桃木制杖。为古代祛除恶鬼的物品);苇荻(苇苕。芦苇);苇莞(苇草和蒲草。亦指这两种草编成的席子);苇带(用苇草编成的衣带);苇笮(用苇草制成的绳索。笮,竹索);苇薄(苇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sháo
(1) ——如“红苕”。甘薯的别名
(2) 另见
tiáo
名词
(1) (形声。从艸,召声。本义:陵苕。亦名“凌霄”、“紫葳”。“蔓生草”)
(2) 同本义
苕,苕草也。——《说文》
邛有旨苕。——《诗·陈风·东门之枌》
苕之华。——《诗·小雅·苕之华》
(3) 紫葳科落叶木质藤本,借气根攀附在其他物上。花冠漏斗状钟形,大而鲜艳,橘红色,栽培供观赏,花入药,破血去瘀。
(4) 如:苕华(花名。即凌霄花);苕荣(陵苕花。亦喻容貌之美);苕颖(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
(5) 苕菜,即紫云英 。豆科。一二年生草本。为优良的绿肥作物,也作蔬菜和家畜饲料
(6) 本作“芀”。芦苇的花。苕杆可为帚
茢,苕帚,所以扫不祥。——《周礼·夏宫下·戎右》郑注
系之苇苕。——《荀子·劝学》
或苕发颖。——陆机《文赋》
(7) 又如:苕折(苇苕断折。比喻寄身之地易遭危险);苕帚(用苇花编成的扫把。旧说可以除不祥)
(8) 水名 。
(9) 如:苕水(水名(1)在今陕西省境内(2)在今浙江省境内);苕溪(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岩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形容词
(1) 高、远 。
(2) 如:苕亭(高耸的样子);苕苕(很高的样子;很远的样子。通“迢迢”)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au2 [梅县腔] tiau2 [海陆丰腔] tiau2 [客英字典] ti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迢 | 徒聊 | 定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dʰieu | d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