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楫

zhōu jí [ zhou ji]
注音 ㄓㄡ ㄐ一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舟楫 zhōují

(1) 船和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
boat and oar

(2) 水上船只

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之利
舍鞍马仗舟楫。——《资治通鉴》
幸有舟楫迟。——·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vessels

词语解释

  1. 亦作“ 舟檝 ”。《诗·卫风·竹竿》“檜楫松舟” 毛 传:“楫所以櫂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后以“舟楫”泛指船只。

    《战国策·赵策二》:“今吾国东有 河 、 薄洛 之水,与 齐 、 中山 同之,而无舟檝之用。” 唐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 何景明 《咏怀》之五:“江湖多风涛,舟檝不可保。”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疏凿巨石,始通舟楫。”

  2. 指行船。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

  3. 船桨。

    《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4. 指船夫。

    宋 曾巩 《道山亭记》:“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5. 比喻宰辅之臣。

    《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夫 有唐 所以巍巍, 重华 所以恭己…… 汉高 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 唐玄宗 《饯王晙巡边》诗:“舟檝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舟檝”。

⒉ 后以“舟楫”泛指船只。

《诗·卫风·竹竿》“檜楫松舟” 毛传:“楫所以櫂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
《战国策·赵策二》:“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檝之用。”
唐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何景明《咏怀》之五:“江湖多风涛,舟檝不可保。”
王闿运《到广州与妇书》:“疏凿巨石,始通舟楫。”

⒊ 指行船。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

⒋ 船桨。

《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⒌ 指船夫。

宋曾巩《道山亭记》:“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⒍ 比喻宰辅之臣。

《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晋葛洪《抱朴子·嘉遯》:“夫有唐所以巍巍, 重华所以恭己…… 汉高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
唐玄宗《饯王晙巡边》诗:“舟檝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舟楫的国语词典

船只。

舟楫的网络释义

舟楫

  • 舟楫,汉语拼音:zhōu jí,亦作"舟檝"。"舟楫"泛指船只。
  • 舟楫的翻译

    德语: Schiffe [pl.] (S)​

    舟楫造句

    水大时,浊浪滔滔,一泻千里;水小时,舟楫难行,南北阻隔。
    有舟楫之便,有肥美良田,有辽阔河滩,傍近府城,市井繁华;所以,小村富甲一方,既是鱼米之乡,又是砖瓦之乡。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勤奋是探求知识的舟楫,思维是探索知识的方法,请教是学习知识的妙招,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途径。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这次航班免舟楫风波、关山跋涉之劳顿,弃取道迂回、盘川破费之烦忧,直航反映了广大台商的愿望。
    岁月为百代之过客,逝去之年亦为旅人也。于舟楫上过生涯,或执马鞭而终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为旅行。松尾芭蕉。
    几百年前,元代定都北京之后,因为南粮北调,有一个村子成为运河重要的码头,所谓“通舟楫之利,聚天下之粟,致天下之货”就是这杨村地名的由来之一。
    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伴侣,是战胜困难的利剑,是达向理想彼岸的舟楫。有了它,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有了它,就走上了义无反顾的追求路。
    明月皎皎白夜光,佳节祝福要成双,圆月云海泛舟楫,桂花绽放吐清香,祝福伴着金风爽,短信相随开心来,祝您国庆节快乐,中秋节更快乐!
    时河桥毁圮,凌澌鲠塞,舟楫难济。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夜晚,凭栏远望珠江上的白鹅潭,皓月当空,繁星闪闪,舟楫如梭,鹅潭美景,一览无余。
    至期,士女倾室往观,百里内闻风而来者舟楫云集,河塞不通。
    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海只是被看做天然的疆界或屏障,其海洋观念长期停留在“行舟楫之便、兴渔盐之利”上,鲜有“领海”“治海”“防海”的意识。
    之于舟楫,前为舵,后为桨,或为帆。
    人迹所至,舟楫所通,莫不为郡县,然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

    汉字详情

    zhōu [zhou]
    部首: 622
    笔画: 6
    五笔: TE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BYI
    四角: 274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2) 同本义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

    自关而西谓之船,自 关而东谓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记·总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诗·邶风·二子乘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舟人大恐。(舟人,船夫)。——宋·  苏轼《石钟山记》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舟人(掌舟的人。即船夫);舟次(船只及船只停留之处);舟牧(古时掌船的官);舟师(古时的水上军队,即今海军;船夫);舟航(由舟相连而成的浮桥。也作“舟杭”);舟梁(连船为桥;船和桥)

    (4) 尊彝等器的托盘

    皆有舟。——《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尊下台,若今之承盘。”

    (5) 酒器名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王舟。——《东坡诗》

    (6) 姓

    动词

    用船过渡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

    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李翱《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

    英文翻译

    boat, ship; KangXi radical 137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东莞腔] ziu1 [海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客英字典] zhiu1 [梅县腔] zhu1 zhiu1 [陆丰腔] zh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流平聲開口三等tɕĭəucju/tjou
    [ji]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KB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RSJ
    四角: 469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短的船桨)

    (2) 同本义。短曰楫,长曰楫

    棹,短曰楫,长曰棹。——《韵会》

    楫,舟擢也。——《说文》

    桧楫桧舟。——《诗·卫风·竹竿》

    楫齐扬以容与兮。——《楚辞·哀郢》。注:“船櫂也。”

    亡维楫。——《汉书·贾谊传》

    (3) 泛指船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4) 又如:中流击楫;舟楫;楫子(船桨);楫橹(桨与橹);楫櫂(船桨)

    (5) 船

    通民楫,而阻夷船之闯入者。——梁延《夷氛闻记》

    (6) 又如:闄櫂(船);楫师(船工)

    动词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诗·大雅·稢朴》

    一手附舟傍,一手楫水而至岸也。——明· 费信《星槎胜览》

    英文翻译

    oar, padd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 zip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p7 [宝安腔] ziap7 [梅县腔] ziap7 [台湾四县腔] ziap7 [客语拼音字汇] jiab5 [海陆丰腔] zi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即葉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ciep/zi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