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疸

wèi dǎn [ wei dan]
注音 ㄨㄟˋ ㄉㄢˇ

词语释义

病名。中医称胃部虚热为胃疸。

词语解释

  1. 病名。中医称胃部虚热为胃疸。

    《素问·平人气象论》:“已食如饥者,胃疸。” 王冰 注:“是则胃热也。热则消穀,故食已如饥也。”

引证解释

⒈ 病名。中医称胃部虚热为胃疸。

《素问·平人气象论》:“已食如饥者,胃疸。”
王冰注:“是则胃热也。热则消穀,故食已如饥也。”

胃疸的网络释义

胃疸

  • 胃疸,病名。
  • 汉字详情

    wèi [wei]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LEF
    五行:
    仓颉: WB
    四角: 6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象口袋形的消化器官,下为肉。本义:人和动物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

    (2) 同本义

    疾在肠胃。——《韩非子·喻老》

    在肠胃。

    (3) 又如:重瓣胃;胃疸(中医指胃部虚热);胃气痛(方言。胃痛);胃气(中医指胃的生理功能及其精气;泛指胃病)

    (4)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三宿。有星3颗,即白羊座35、39、41三星。如:胃维(胃星之旁)

    英文翻译

    stomach; gizzard of fowl

    方言集汇

    ◎ 粤语:w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ui6 [宝安腔] wui3 [沙头角腔] wui5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台湾四县腔] wi5 [陆丰腔] wui5 [东莞腔] wui3 [客英字典] vui5 [梅县腔] wi5 w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于貴微合去聲合口三等ĭwəiyoih/hvoy
    dǎn,da [dan,da]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JGD
    五行:
    仓颉: KAM
    四角: 00116

    详细解释

    (1) ——见“疙疸”( gēdɑ):即“疙瘩”( gēdɑ)

    (2) 另见 dǎn

    dǎn

    名词

    (1) “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粘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也叫“黄病”,“恶疮”。如:疸疽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an3 dan5 [台湾四县腔] tan3 dan5 [宝安腔] tan3 [海陆丰腔] tan3 dan5 [梅县腔] tan3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多旱上聲開口一等tanx/taant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