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

nài hán [ nai han]
注音 ㄋㄞˋ ㄏㄢ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耐寒 nàihán

(1) 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hardy;cold resistant

词语解释

  1. 经得起寒冷。

    《西京杂记》卷一:“瀚海梨,出 瀚海 北,耐寒不枯。” 唐 杜甫 《人日》诗之二:“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宋 苏轼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诗:“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鲁迅 《野草·腊叶》:“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树木也早经秃尽了。”

引证解释

⒈ 经得起寒冷。

《西京杂记》卷一:“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
唐杜甫《人日》诗之二:“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宋苏轼《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诗:“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鲁迅《野草·腊叶》:“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树木也早经秃尽了。”

耐寒的国语词典

能耐低温。

耐寒的网络释义

耐寒

  • 耐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nài hán,指经得起寒冷。出自《汉书 卷二十八 地理志上》 颜师古 注:“橘、柚皆不耐寒,故包裹而致之也。”;《西京杂记》卷一:“瀚海梨,出 瀚海 北,耐寒不枯。”唐·杜甫 《人日》诗之二:“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 耐寒的翻译

    英语: coldproof, resistant to cold
    法语: résistant au froid

    耐寒造句

    松柏的可贵习性是耐寒冷。
    在南温带冬季作物生长期,耐寒细菌群的代谢作用不可忽视。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松散肥沃微酸泥土中,但也耐瘠薄。凤仙花顺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发展敏捷。
    深秋的早晨,大地、屋顶、树枝都洒满了寒霜,瑟瑟秋风吹来,黄叶纷飞,百话凋谢。可是菊花却挺立着干,伸长着枝,张开着叶,盛开着花,显示了它傲霜耐寒的性格。
    冬季养花卉,尽量趋阳光。盆土莫过湿,烂根易死亡。塑料袋覆盖,耐寒能力强。除去残弱枝,病虫灾害防。土质要疏松,施肥莫过量。怡情草木,身心舒畅。
    华县大接杏耐寒、耐旱、耐瘠薄、易管理、丰产性能好。
    而聚氨酯结构具有优异的耐寒性、温度适应性、弹性、耐有机溶剂等,但却有耐水性、保光性、自增稠性等方面的缺陷。
    深秋来访桂香飘,适时添衣别感冒,冷水洗脸强耐寒,晨起一杯蜂蜜水,润燥养颜功效显,登山赏景心境宽,秋愁自然不来犯,情浓关怀递身边。愿秋日安康!
    景天三七耐寒耐旱,适合露地、保护地栽培,以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肥沃中性土壤最佳。
    当天,长沙市三只熊冰雪王国滑雪场举办雪地滑道大比拼、高台打雪仗、雪桶耐寒大挑战、雪山冲坡大考验等别开生面的竞赛项目,吸引了众多雪上运动爱好者。
    菊花的特点是耐寒。在百花几乎全都凋零了的深秋,它却傲然开放了。
    春季阳气正升发,身体虚弱不耐寒,此时多风温潮湿,容易患上关节炎。老年朋友多注意,防病减衣不能早,热点没啥身体好,只图健康开心笑。
    不但如此,科学还断言未来还有众多进步,比如改善营养平衡,消除转化脂肪,增强抗病性和耐寒性。
    平静的湖里锻炼不出勇敢的水手,恒温的花房里的开不出耐寒的花朵,安适的环境中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有句话说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不错,成功要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后才能获得。
    鸭子因耐寒从不怕冷,故人们把鸭子称为“寒鸭”,是一道极健康适合冬补的菜肴。
    潘文博介绍,马铃薯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聚氨酯合成革有耐油、耐磨、耐寒、耐屈曲、机械强度好等优点,但也容易发生老化。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我依然徘徊在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醉……
    过去农区主要以氆氇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哗叽的;牧区则使用耐寒的绵羊或山羊皮,一般为皮朝外毛在内的板皮袍。
    这一发现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耐寒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汉字详情

    nài [nai]
    部首: 604
    笔画: 9
    五笔: DM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BDI
    四角: 1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2) 同本义

    耏,罪不至耏也。——《说文》。按,不剃发也。

    耏以上请之。——《汉书·高帝纪》。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耏,完其耏鬓。故曰耏。”

    耐罪亡命。——《后汉书·高帝纪》。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

    耏,多须貌。——《后汉书·章帝纪》注

    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耐。——《睡虎地秦墓竹简》

    (3) 又如:耐罪(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同“耏”)

    (4) 忍耐;忍受。引申为容忍

    能耐任之则慎行此道也。——《荀子·仲尼》

    耐以上。——《汉书·文帝纪》

    此物性不耐寒。——《齐民要术·种椒》

    华鬓不耐秋。——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5) 又如:耐痛(能忍受疼痛);耐辱(能忍受屈辱);耐静(忍受寂寞,安于清静)

    (6) 禁得起

    秦兵耐苦战。—— 唐· 杜甫《兵车行》

    (7) 又如:耐旱(经得起干旱);耐事(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耐酸(能经受清寒困苦);耐实(牢固)

    (8) 适宜;相称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唐· 杜甫《洗兵马》

    (9) 挨,拖延 。如:别急,耐一会儿

    (10) 同“奈”。无奈;奈何

    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唐· 杜甫《七月三日…呈元二十一曹长》

    (11) 又如:耐何(奈何。犹对付、应付)

    英文翻译

    endure, bear; resist; pat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no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ai5 [客英字典] nai5 [海陆丰腔] nai6 [陆丰腔] nai6 [台湾四县腔] nai5 [梅县腔] nai5 [东莞腔] lai3 [客语拼音字汇] nai4 [宝安腔] lai3
    ◎ 潮州话:n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奴代去聲開口一等naih/noynɒi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耐寒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