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龟刳肠

lǎo guī kū cháng [ lao gui ku chang]
繁体 老龜刳腸
注音 ㄌㄠˇ ㄍㄨㄟ ㄎㄨ ㄔㄤ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语出《庄子•外物》:“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能知七十二钻而无遣䇲,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后用指虽有神灵而卒难免祸。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

成语用法

老龟刳肠作宾语、定语;指祸难。

引证解释

⒈ 后用指虽有神灵而卒难免祸。

语出《庄子·外物》:“仲尼曰:‘神龟能见梦於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能知七十二钻而无遣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唐白居易《答<桐花>》诗:“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雄鷄自断尾,不愿为牺牲。”

老龟刳肠的网络释义

老龟刳肠

  • 老龟刳肠意思为神龟明知有难也不能渡过。比喻难不能避,祸不能免。
  • 汉字详情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
    guī,jūn,qiū [gui,jun,qiu]
    部首: 207
    笔画: 7
    五笔: QJNB
    仓颉: NWU
    四角: 27716

    详细解释

    guī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头象它(蛇)头,左象足,右象甲壳,下面象尾。本义:乌龟)

    (2) 即金龟,亦称乌龟 。一种龟属动物( Chinemys reevesii ),头、颈侧面有黄色线状斑纹,背甲有三条纵走的隆起,后缘不呈锯齿状,雄体背部黑色,雌体呈棕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较扁平,有爪,指、趾间具全蹼,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其腹甲可入药

    文体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汉· 蔡邕《篆势》

    (3) 又如:龟文(龟背所现的纹理);龟王(指龟类中的王者);龟龙(古人以龟、龙、麟、凤合称四灵);龟蛇(龟和蛇)

    (4) 龟甲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去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尉缭子·武议》

    (5) 又如:龟玉(龟甲和宝玉。古时并为国家重器);龟坼(天旱地裂,纹如龟甲);龟筒(大龟甲、龟壳);龟灼(用火灼龟甲。比喻才智之士容易招损);龟卜(灼龟甲来预卜吉凶,是古时占卜的一种方法);龟兆(古时占卜时显现在龟甲上可借以预测吉凶的兆纹);龟骨(古时用于占卜的龟甲);龟筮(即卜筮。古代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龟贝(古货币名)

    (6) 奸妇的丈夫——用作骂人语。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以乐户妻女皆歌妓,故俗称开妓院及纵妻行淫者为龟 。如:龟奴(妓院里的男仆);龟子(指鸨母的丈夫或妓院里的男仆;又指妻子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的男子)

    (7) 男生殖器

    今老爹…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药养龟。——《金瓶梅词话》

    (8) 通“皲”( jūn)。皮肤冻裂

    形容词

    (1) 高隆

    新安王伯固,字 牢之, 世祖之第五子也,生而龟胸,目通睛扬白。——《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2) 又如:龟胸(胸骨凸起,状似龟背。即鸡胸)

    (3) 比喻高寿

    坐享龟龄鹤,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宋· 侯寘《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

    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晋· 郭璞《游仙》

    (4) 又如:龟寿(比喻高寿);龟鹄(龟和鹄。比喻长寿);龟龄(比喻长寿);龟龄鹤寿(比喻人高寿);龟鹤遐寿(比喻长寿)

    (5) 另见 jūn;qiū

    jūn

    动词

    (1) 通“皲”。手足的皮肤冻裂

    视衍沃而龟坼,沉高田之未耰。——王炎《喜雨赋》

    (2) 又如:龟裂;龟手(手上皮肤冻裂);龟坼(手足皮肤冻裂);龟纹(冻裂而成的纹)

    (3) 另见 guī;qiū

    qiū

    (2) 另见 guī;jūn

    英文翻译

    turtle or tortoise; cuckold

    方言集汇

    ◎ 粤语:gau1 gwai1 gwan1
    ◎ 潮州话:gu1 kiu1 (ku khiu)

    宋本广韵

    [ku]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DFNJ
    五行:
    仓颉: KSLN
    四角: 4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夸声。本义:剖,剖开)

    (2) 同本义

    刳,判也。——《说文》

    刲之刳之。——《礼记·内则》

    刳剔孕妇。——《伪泰誓》

    引刀自刳其腹。——王充《论衡》

    (3) 又如:刳割(剖割);刳木(剖凿大木,使其中空);刳肝(剖挖肝脏);刳胎(剖割孕妇胎儿)

    (4) 挖,挖空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5) 又如:刳心(挖出心脏);刳腔(挖空的腹腔)

    (6) 杀,割

    刳白马而盟。——《史记·苏秦列传》

    (7) 又如:刳羊(古时外交结盟时杀羊宣誓);刳割(切割)

    (8) 洗除,消除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庄子》

    (9) 遭受残害

    江东新刳于兵,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 唐· 韩愈《曹成王碑》

    英文翻译

    cut out, dig, rip up, scoop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u1 kwa1 [台湾四县腔] ku1 kwa1 [梅县腔] ku1 [海陆丰腔] ku1 kwa1 [宝安腔] ku1
    ◎ 潮州话:戈污1(区),ku1 (kh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胡平聲開口一等kʰukho/qu
    cháng [chang]
    部首: 444
    笔画: 7
    五笔: ENRT
    五行:
    仓颉: BNSH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昜( 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2) 肠子或肠子制成的食品 。如:小肠;肥肠;香肠

    (3) 内心,情怀 。如:心肠(用心;存心);肠肚(心思);肠荒(心慌意乱)

    英文翻译

    intestines; emotions; sausage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