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蔫儿

lǎo niān ér [lao nianr]
注音 ㄌㄠˇ ㄋ一ㄢ ㄦˊ

词语释义

〈方〉指不爽朗、不爱讲话、不善交际的人。

老蔫儿造句

有人喜欢老蔫儿,老蔫儿们也不乏有知心的朋友,有的老蔫儿只是和一般人发蔫,真。
只要出了这个军营门,我就是朱屠户,朱老蔫儿,而不是什么朱都督。
徐老蔫儿赶紧叫过吴燕华,对老金他们说;对不起!忘了给你们介绍了,她叫吴燕华,是德彪的干妹子。
老蔫儿头砸车打人在前,他的腿被打断也不敢报警,黑子他们走了之后他给自己老婆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的情况。
饭后,钱裕和魏小虎带着脸上有伤的老蔫儿头走进病房,两人见小宝坐在椅子上啃着苹果给大家讲故事,感到非常惊讶,都很奇怪,小宝怎么和他们混在一起了。
朱老蔫儿和黄小毛等人纷纷从藏身的石块之后探出枪口,将滚烫的子弹射进鬼子的胸膛。
老蔫儿蔫在何处?比如说单位分房子,他多少年前就该分到了,可他。
大哥,绕了我们吧,我们帮你找老蔫儿头去,绕了我们吧。
贾老二抹了把脸上血,挤上前,挤过许老蔫儿和战壕之间狭窄的缝隙,从侧面捅鬼子两条大腿中间一刀。
老蔫儿走过去,赶走了‘兴风作浪’的小孩们,将牛粪装在竹橼里,他自语道跟谁过不去都不能跟牛粪过不去,这可是肥啊。
刘老蔫儿眨巴着有些发红的眼睛叹息着道。
第二天黑子和祝小飞没跟车,只要老蔫儿头和二根儿他们不闹事儿,其他跑车的混子根本就不敢动黑子的车,有二成和尹乐跟车黑子完全放心。
怪不得都跟你叫老蔫儿,你也太实在了。
苏先生抬起眼睛偷偷看了看朱老蔫儿的脸色,小声回应。

汉字详情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
niān [nian]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GHO
五行:
仓颉: TMYF
四角: 443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枯萎

蔫,物不鲜也。——《广韵》

(2) 又如:让太阳晒蔫了的花;菠菜蔫了;蔫菸(衰败;枯萎);花瓶里的花蔫了

(3) 下垂的样子

我如今剌搭着两箇蔫耳朵。——元· 曾瑞《哨遍·羊诉冤》套曲

(4) 比喻精神萎靡,呆滞 。如: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蔫头蔫脑(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5) 用同“嫣” 。如:蔫红(深红色。亦指鲜艳的红色为蔫,用同“嫣”)

英文翻译

withered, faded, decayed; calm

方言集汇

◎ 粤语:ji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1 [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东莞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yan1 [宝安腔] jen1 jen2 [梅县腔] j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謁言元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ɐnqian/ian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