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

lǎo chén [ lao chen]
注音 ㄌㄠˇ ㄔㄣˊ

词语释义

老臣 lǎochén

(1) 老年人对君主或他人的谦称

老臣病足。——《战国策·赵策》
I, Your old servant

(2) 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词语解释

  1. 年老之臣的自称。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寧夫人而焉用老臣。”《汉书·赵充国传》:“时 充国 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 丙吉 问谁可将者, 充国 对曰:‘亡踰於老臣者矣。’”

  2. 指任职较久、齿德俱尊之臣。

    唐 杜甫 《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清史稿·圣祖纪三》:“加祝釐老臣 宋犖 太子少师, 田种玉 太子少傅。”

引证解释

⒈ 年老之臣的自称。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寧夫人而焉用老臣。”
《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 充国对曰:‘亡踰於老臣者矣。’”

⒉ 指任职较久、齿德俱尊之臣。

唐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清史稿·圣祖纪三》:“加祝釐老臣宋犖太子少师, 田种玉太子少傅。”

老臣的国语词典

年老的臣子。

老臣的网络释义

老臣 (词语释义)

  • 老臣:年老之臣的自称。出自《战国策》:“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官,没死以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馀,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於老臣者矣。’”
  • 老臣造句

    如今一夕母亲病重,老臣擅自向皇上请旨接回一夕。
    以至于在后来的十多年里,它仍旧靠着三九胃泰以及皮炎平等“老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如今国家多难,老臣不敢岸上观,愿率领诸儿郎随同潘元帅一道出征,为国家效力。
    陈平采取曲意逢迎的策略,赢得吕后信任,保护了一些刘氏皇族子弟和刚正老臣,虽多次涉险仍忠诚无畏。
    依臣之见,只要轻征薄敛,抚恤百姓,简选贤才,托付老臣练兵御悔,中兴之功,旬月之间就可有所希望。
    这还不算,皇帝还专门赐宴新科进士,让朝中老臣与新科进士弹冠相庆。
    太子击复与公叔痤对坐一起,举觯酌饮,轻声细语,议商应对朝中老臣之策。
    他追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爷到前门大街变卖家当,令满朝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太子临朝当日,与一干老臣约法三章,勒石为誓。
    老臣白发,痛矣骑箕,整顿乾坤事初了。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
    不知秦王驾到,老臣未能远迎,还望秦王恕罪。
    尤其是降至乾隆朝中叶,雍正朝老臣所剩无几,昔日英姿勃勃的尹继善也届垂暮,霜染两鬓,乾隆见之,不能不生怜惜之意。
    王书贵几个老臣,诚惶诚恐,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筷子里挑旗杆,矮子里拔将军,猪八戒撒尿,最终淋到傻帽儿头上。
    老臣听到殿下写的那首诗余,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觐见汉献帝并不是很顺利,第一次觐见时,汉献帝将二人拒之门外,并派出汉朝老臣当场斥责马孝全背信弃义,咒骂曹操专权跋扈。
    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老臣先知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臣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
    “富弼手疏称‘老臣无所告诉,但仰屋窃叹’者,即当至矣。

    汉字详情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
    chén [chen]
    部首: 602
    笔画: 6
    五笔: AH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LSL
    四角: 71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2) 同本义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事君不贰是谓臣。——《国语·晋语》

    臣治烦去惑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

    臣则左之。——《礼记·少仪》。注:“谓囚俘。”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御(臣妾仆御);臣宰(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

    (4) 国君所统属的众民 。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 君主制时的官吏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臣门如市(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竟像集市一样热闹);臣下(臣子。君主制时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称

    (10) 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11) 又如:臣下(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12) 对父的自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史记·高帝纪》

    (13) 对一般人的自称。表示自谦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

    动词

    (1) 役使 。如:臣虏(奴役,役使)

    (2) 臣服

    匈奴背叛不臣。——《盐铁论·本议》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战国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优(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相当于臣服)。又指为臣,作臣子。如:臣仕(为人臣而任官职);臣臣(为臣者尽为臣之道)

    英文翻译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n4
    ◎ 客家话:[东莞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tsiin2 [宝安腔] cin2 [海陆丰腔] shin2 chin2 [客英字典] chin2 sh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shin2 chin2 [陆丰腔] shin3 chin3 [客语拼音字汇] s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植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ʑĭĕnz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