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

lǎo bǎi xìng [lao bai xing]
注音 ㄌㄠˇ ㄅㄞˇ ㄒ一ㄥ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老百姓 lǎobǎixìng

(1) 区别于军人和政府官员的人民群众的习称;平民;居民

真正的老百姓,忠厚而不装模作样
civilian;common folk;the people; man in the street; rank and file

引证解释

⒈ 平民;居民。今亦用作人民群众的习称。

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前面是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是全国的老百姓。”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三:“不先开个会,老百姓不知道咱们来干啥的,能了解出什么来呢?”
沙汀《航线》:“老百姓过的啥日子呵!不乱往哪里跑?”

老百姓的国语词典

平民、人民。

如:「安史之乱时,天下的老百姓都过著流离失所的日子。」

老百姓的网络释义

老百姓

  • 老百姓的拼音是lǎo bǎi xìng,1963年版《辞海》中没有“老百姓”词目,只有“百姓”,其定义是这样的:古代对贵族的总称。《诗·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百官族姓也。”《国语·楚语天下》:“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员,是为百姓。
  • 老百姓的翻译

    英语: ordinary people, the /person in the street/, CL:
    德语: Volk
    法语: les gens ordinaires, le peuple, Mr Toulemonde

    老百姓造句

    麋鹿的样子长得很奇特,老百姓管它叫“四不像”。
    日本人打中国的时候,中国老百姓心里整天七上八下,提心吊胆。
    对敌人这种灭绝人性的兽行,老百姓无不恨之入骨。
    做老百姓的都希望能过太平盛世的生活。
    旧社会,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老百姓苦不堪言。
    旧社会,老百姓每到过节之时,都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在黑暗年代里豺狼当道;老百姓衣食无着;无法生存。
    军队和老百姓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干部应该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化。
    旧社会的统治阶级,大多数都是官官相护,老百姓有冤也无处伸。
    在过去,那些狗腿子们在主人面前奴颜婢膝,在老百姓面前却耀武扬威,指手画脚。
    岳家军班师回朝,老百姓夹道欢迎。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拥有了强大的国防力量,老百姓才能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
    旧中国的老百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倍尝忧患,新中国的成立,使他们踏上了幸福之路。
    老百姓最厌恶以权谋私的干部。
    做干部的不为老百姓办事,反而以权谋私,实在令人气愤。
    使心受到伤害;老百姓缺衣少食,会使国家受到伤害。
    如果有一辆车:它以前和现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比未完全不同,这一定是红旗。
    本届珍珠节上还正式启动了“江南采珠游”特色项目,拉近老百姓和植蚌、养珠、育珠的距离。
    为民,就是要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去思考、去学习、去工作,做务长远,谋大局的事情。

    汉字详情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xìng [xing]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TGG
    五行:
    仓颉: VHQM
    四角: 454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

    (2) 同本义

    姓,人所生也。——《说文》

    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 姜水, 黄帝母居 姬水, 舜母居 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世为著姓。——《后汉书·张衡传》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3) 又如:姓族(大族,望族);姓字(姓氏和名字);姓系(姓氏家族的源流系统);姓第(姓氏行第)

    (4) 命,性命

    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春秋》

    (5) 官吏

    百姓兆民。——《国语》。韦昭注:“百姓,百官。”

    (6) 平民

    填国家,抚百姓。——《汉书》

    (7) 子孙的通称

    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左传》

    动词

    命名,称呼

    项氏世世为 楚将,封于 项,故姓 项氏。——《史记·项羽本纪》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 冉溪。—— 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

    英文翻译

    one's family name; clan, people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3 sing3
    ◎ 客家话:[梅县腔] siang5 [宝安腔] siang5 [客英字典] s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沙头角腔] siang5 [东莞腔] siang5 [海陆丰腔] siang5 [台湾四县腔] siang5 [陆丰腔] s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