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练达

lǎo chéng liàn dá [ lao cheng lian da]
繁体 老成練達
注音 ㄌㄠˇ ㄔㄥˊ ㄌ一ㄢˋ ㄉㄚ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成语用法

老成练达作谓语、定语;指人老练。

引证解释

⒈ 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三国演义》第一二〇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读左丘明《春秋传》。”
清李渔《怜香伴·随车》:“当初是孩儿家见识,轻举妄动,鼓了风波。我如今老成练达,计出万全,不是从前卤莽了。”
《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这位是新选蘄州右堂,姓随,官印叫凤占 ;宦途得意得很,不日就要到任的。而且是老成练达,真要算我们佐杂班中出色人员了!”

老成练达的国语词典

老练持重、通达事理。

老成练达的网络释义

老成练达

  • 老成练达,读音lǎo chéng liàn dá,汉语成语,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出自《三国演义》。
  • 老成练达造句

    留恋才思泉涌的二十年前,尊崇老成练达的二十年后,用十个冷暖人间,加上十个炎凉世态作相隔,前后都离不得也弃不得。
    他知道他老成练达,并应能处理有关案件。
    人家一定会说他的见识支配着我们的胳臂;我们的少年孟浪可以不致于被世人所发现,因为一切都埋葬在他的老成练达的阅历之下了。
    老之将至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可年老体衰,却未必年老心衰。心不衰老,自然能老当益壮,发挥老成练达、老马识途的老年优势,做到做到老有所为。
    但李天明毕竟是老成练达之人,很快就压制住了火气再向程逸点了点头。
    于德宝的眼神亮了一下,显然有点儿意外,面前这个年轻人,行事举动说不上老成练达,但有一点让他很是欣赏——耿直,而且懂分寸有底线。
    总是练习着彬彬有礼且老成练达。
    留恋才思泉涌的二十年前,尊崇老成练达的二十年后,用十个冷暖人间,加上十个炎凉世态作相隔,前离不得,后弃不得。

    汉字详情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
    chéng [cheng]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DNNT
    仓颉: IHS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名词

    (1) 成功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如:增产三成

    形容词

    (1) 现成的 。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如:他可真成!

    副词

    (1) 表示答应、许可 。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英文翻译

    completed, finished, fix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seng4 s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2 sang2 [梅县腔] shang2 shin2 zhang5 [沙头角腔] sin2 siang2 [客英字典] shin2 sang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s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台湾四县腔] siin2 sang2
    ◎ 潮州话:sêng5(sêng) zian5(chiâⁿ) sian5(siâ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liàn [lia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AN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KVC
    四角: 251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柬声。本义: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而洁白)

    (2) 同本义

    练,湅缯也。——《说文》

    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煖。——《墨子·辞过》

    凡染,春暴练。——《周礼·染人》

    主练染,作采色。——《后汉书》

    (3) 又如:练丝(未染色的熟丝)

    (4) 练习;操演

    练之禾定。——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又如:练阅(训练检阅);练句(写作时斟酌遣词用句的工夫。也作炼句);练字(写作时用字技巧的推敲琢磨。也作炼字)

    (6) 漂洗;洗涤 。如:练衲(漂染过的僧衣);练漂(纺织物精练和漂白的总称。即退浆、精练、漂白、丝光等加工过程的统称)

    (7) 熔炼

    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史记·秦始皇本纪》

    (8) 又如:练丹(炼丹)

    (9) 通“拣”。选择

    选士厉兵,简练俊杰。——《礼记·月令》。又如:练日(选择日期);练材(精选的优质材料);练择(精选)

    (10) 染

    白纱入缁,不练自黑。——王充《论衡》

    (11) 又如:练肆(染坊)

    (12) 通“柬”。选择

    既不能昭练贤鄙。——《潜夫论·本政》

    名词

    (1) 洁白的熟绢

    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 吴。——《左传·襄公三年》

    文绣素练。——《墨子·节葬下》

    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远望京邑》

    (2) 又如:江白如练;练文(形容澄澈的波纹。有如柔软洁白的生丝)

    (3) 古代祭名。因古时于父母去世十三月时戴练冠祭于家庙而得名

    鲁大夫练而床,礼邪?——《荀子·子道》

    (4) 又如:练主(丧礼小祥之祭时所立的神主,藏于祖庙以供奏祀);练冠(丧祭所戴的冠);练衣(丧祭时所穿的衣)

    (5) 水名 。在今广东省普宁县至潮阳县一带

    (6) 通“链”。链子

    如锁上练。——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姓

    形容词

    (1) 白,素色

    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墨。——《淮南子·说林训》

    (2) 又如:练巾(白色的头巾);练衣(白色布衣);练文(比喻像白练飘动般的波纹)

    (3) 引申为经验多,精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4) 又如:干练(又有才能又有经验);练才(文才练达);练甲(精兵)

    英文翻译

    to practice, drill, exercise, train

    方言集汇

    ◎ 粤语:lin6

    宋本广韵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

    老成练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