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老师
1. 今为教师的尊称。
2. 古为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3. 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4. 对僧侣的尊称。
词语解释
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駢 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 时而 荀卿 最为老师。”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王闿运 《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 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叶圣陶 《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明 清 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 黄宗羲 《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对僧侣的尊称。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 普静 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中 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九:“语及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 南山 、纵贼 陇 西之失。”
引证解释
⒈ 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
引《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田駢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
宋欧阳修《问进士策》:“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王闿运《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⒉ 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引《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⒊ 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引叶圣陶《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班主任》:“张老师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⒋ 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引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至分宜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黄宗羲《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⒌ 对僧侣的尊称。
引唐王建《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
《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普静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⒍ 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
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
《晋书·江统传》:“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魏源《圣武纪》卷九:“语及额勒登保、德楞泰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南山 、纵贼陇西之失。”
老师的国语词典
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
老师的网络释义
老师 (教师)
反义词
老师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