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那

wéi nà [ wei na]
繁体 維那
注音 ㄨㄟˊ ㄋㄚˋ

词语释义

[梵语Karma-dāna]音译'羯磨陀那',意译'授事'。佛寺中一种僧职。管理僧众事务,位次于上座﹑寺主。

词语解释

  1. [梵语Karma-dāna]音译“羯磨陀那”,意译“授事”。佛寺中一种僧职。管理僧众事务,位次于上座、寺主。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此寺昔日有沙弥常除灰,因入神定,维那輓之,不觉皮连骨离。” 宋 陶穀 《清异录·引饭大师》:“禪家未粥饭先鸣槌,维那掌之。”《水浒传》第四回:“ 真长老 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

引证解释

⒈ [梵语Karma-dāna]音译“羯磨陀那”,意译“授事”。佛寺中一种僧职。管理僧众事务,位次于上座、寺主。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此寺昔日有沙弥常除灰,因入神定,维那輓之,不觉皮连骨离。”
宋陶穀《清异录·引饭大师》:“禪家未粥饭先鸣槌,维那掌之。”
《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

维那的国语词典

南北朝时,统管一州僧务的僧官。

维那的网络释义

维那

  • 又作都维那。在古代丛林,维那是寺院中的纲领职事,掌理众僧的进退威仪,非但要佛门的规矩熟,而且要喉咙好,资格老,正如戏台上挂头牌的角色,一切的节目都要靠他安排。今日寺院的维那,则仅于举行法会、课诵时,担任众僧的先导,掌理举唱、回向等。
  • 汉字详情

    wéi [wei]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W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OG
    四角: 201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隹( zhuī)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2) 同本义

    维,紘也。——《玉篇》

    维,车盖系也。——《说文》

    维,系也。——《广雅》

    斡维焉系。——《楚辞·天问》

    维王之大常。——《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

    居其维首。——《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

    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训》

    (3) 又如:维纲(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

    (4) 隅,角落

    维,隅也。——《广雅》

    东北为报德之维也。——《淮南子·天文》

    (5) 又如:四维(四角);维那(寺院里地位次于首座的僧职);维岳降神(高山降其神灵)

    (6) 关键

    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后汉书·陈蕃传》

    法令为维纲。——《管子·禁藏》

    (7) 又如:维纲(纲纪;法度)

    (8) 几何学上指空间独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数,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或曲面有二维,直线或曲线只有一维

    (9) 网

    维,网也。——《集韵》

    (10) 古地名 。故地在今四川省理县

    (11) 生物体中的丝状组织 。如:纤维(动、植物体中的丝状组织)

    动词

    (1) 拴;系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诗·小雅·白驹》

    诸侯维舟。——《尔雅》。李注:“中央左右相维持者曰维舟。”

    牛马维娄。——《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系马曰维。”

    (2) 又如:维舟(系船靠岸停泊);维絷(羁绊束缚,强被挽留);维娄(系缚;羁縻);维梢(系船停泊);维楫(系船之绳和船桨);维绳(用绳系缚。比喻加以束缚);维结(连结);维城(连接城池以藩卫邦国)

    (3) 思考,计度。通“惟”

    维万世之安。——《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4) 又如:维度(思念;计度)

    (5) 维持;维系

    四方是维。——《诗·小雅·节南山》

    (6) 又如:维匡(扶持匡正);维挽(维护,挽救)

    (7) 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为”

    众维鱼矣。——《诗·小雅·谷风》

    (8) 又如:维听(是听);维恭维敬(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介词

    (1) 由于

    维子之故。——《诗·郑风·狡童》

    (2) 又如:维是(由于是…)

    (1) 相当于“与”

    贲鼓维镛。——《诗·大雅·灵台》

    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国语》

    (2) 同“唯”。独

    维予与女。——《诗·小雅·谷风》

    (3) 又如:维能(唯独能够)

    助词

    (1) 用于句首,无义

    维以不永伤。——《诗·周南·卷耳》

    维昔黄帝,法天则天。——《史记·太史公自序》

    (2) 用于句中,帮助判断

    我马维驹。——《诗·小雅·皇皇者华》

    我马维骐》

    英文翻译

    maintain, preserve, safeguard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

    nà,nǎ,nā [na]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VFBH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QNL
    四角: 17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姓

    (2) 另见 nà;nǎ

    代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 rǎn)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nuó。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2) 指示代词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连词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ā;nè;nèi;nuó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that, that one, those

    方言集汇

    ◎ 粤语:aa6 naa5 naa6 no1 no4 no5 n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o2 na3 [宝安腔] la3 | lo2 [客英字典] na3 nai5 ne5 [台湾四县腔] no2 na3 [梅县腔] mak7 man3 na3 nai5 ngai5 ne.5 lai5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3 na4 nai4 [陆丰腔] na3 [东莞腔] la3
    ◎ 潮州话:na2(náⁿ) na1(n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諾何平聲開口一等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