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

huì shēng huì sè [ hui sheng hui se]
繁体 繪聲繪色
注音 ㄏㄨㄟˋ ㄕㄥ ㄏㄨㄟˋ ㄙㄜ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绘声绘色 huìshēng-huìsè

(1) 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

绘声绘色地说明他的计划,以便赢得他们的赞同
true to like;very vivid;decribe vividl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成语辨析

绘声绘色和“有声有色”;都形容讲述;描绘十分生动。但绘声绘色一般只表示所叙述、描绘的事或物生动逼真;而“有声有色”除包含此意外;还可表示叙述人表现得很出色。

成语用法

绘声绘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演讲等。

引证解释

⒈ 谓叙述、描写极其生动逼真。

峻青《海啸》第四章:“‘喷过,咋没喷过?’ 小于绘声绘色地说。”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讲故事的绘声绘色,发议论的激情满怀。”

绘声绘色的国语词典

形容讲述或描摹事物,十分深刻入微、生动逼真。如:「她一从欧洲畅游归来,立刻向诸亲友绘声绘色的广播所见所闻。」也作「绘声绘影」、「绘影绘声」。

绘声绘色的网络释义

绘声绘色

  • 绘声绘色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ì shēng huì sè,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
  • 绘声绘色的翻译

    日语: 真(しん)に迫(せま)って描写(びょうしゃ)しているさま
    俄语: описывать живо и образно

    绘声绘色造句

    他给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笑话。
    她已不哭了,她的声响是绘声绘色的,她把沙威那只大而粗的手压在她那白嫩的胸脯上,笑眯眯地望着他。
    最近我的事业上还算发展的绘声绘色吧。
    张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景色,听的同学们引人入胜。
    小说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武打的场面。
    他把故事情节绘声绘色地复述了一遍。
    她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了她去北京的所见所闻。
    小刚讲述猪八戒的故事,绘声绘色的。
    他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令人着迷。
    她绘声绘色地问我们叙述了事情的经过。
    爸爸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
    对于沉船的事,他说得绘声绘色,仿佛是亲临其境一般。
    太阳系的理论,是用美好文雅的立场和绘声绘色的言语提出的吗?
    每一次绘声绘色的表演都会给我带来很多新学到的东西。
    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游历泰山的经过。
    我觉得这个节目讲的每一个故事都讲得那么的绘声绘色。
    老师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听得很入神。
    我最喜欢听语文教师的课了,他授课时那绘声绘色的声响让我耐人寻味。
    演讲台上,教授正在绘声绘色的讲着数学题。
    因为这次绘声绘色的完成了这次任务,所以他得到了奖励。

    汉字详情

    huì [hui]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WF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MOMI
    四角: 28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从糸( ,与线丝有关),会声。本义:五彩绣品) 同本义。也作“会”

    绘,会五采绣也。——《说文》

    杂彩曰绘。——《小尔雅·广训》

    山龙华虫作绘。——《虞书》

    (2) 又如:绘绚(彩绘绚丽)

    动词

    (1) 绘画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影写光。——蔡元培《图画》

    绘像祀之。——《明史》

    中绘殿阁。——《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绘像(画像);绘画(作画);绘本(画册);绘卷(画卷);绘事后素(指绘画先以粉地为质然后施加五彩。比喻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

    (3) 用言辞形容 。如:绘饰(描绘修饰)

    英文翻译

    draw, sketch, paint

    方言集汇

    ◎ 粤语:kui1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shēng [sheng]
    部首: 329
    笔画: 7
    五笔: FN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AH
    四角: 4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词

    (1) 发声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词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英文翻译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1 sing1

    宋本广韵

    huì [hui]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WF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MOMI
    四角: 28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从糸( ,与线丝有关),会声。本义:五彩绣品) 同本义。也作“会”

    绘,会五采绣也。——《说文》

    杂彩曰绘。——《小尔雅·广训》

    山龙华虫作绘。——《虞书》

    (2) 又如:绘绚(彩绘绚丽)

    动词

    (1) 绘画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影写光。——蔡元培《图画》

    绘像祀之。——《明史》

    中绘殿阁。——《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绘像(画像);绘画(作画);绘本(画册);绘卷(画卷);绘事后素(指绘画先以粉地为质然后施加五彩。比喻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

    (3) 用言辞形容 。如:绘饰(描绘修饰)

    英文翻译

    draw, sketch, paint

    方言集汇

    ◎ 粤语:kui1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