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乏味

kū zào fá wèi [ku zao fa wei]

词语释义

枯燥乏味,成语,出自《蒲柳人家》,形容某件事或某个人非常的无聊,让人提不起兴趣来。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一个人开车真是枯燥乏味。如果润生在旁边坐着,他们还能说点什么。”

成语用法

枯燥乏味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枯燥乏味造句

虽然会计这个工作每天都要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字,但是他做得很认真,没出过一次错。
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生活曾是枯燥乏味的,我们的阅读也是枯燥乏味的。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之后,我们发现,浮躁和浅陋又成了我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东西。精神的苍白和脆弱,只是它所带来的诸多副产品中的一种。
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枯燥乏味没人愿意参加。
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枯燥乏味,让人读过之后味同嚼蜡。
他的拟古诗、拟乐府大都脱离现实,跟着古人亦步亦趋,读来枯燥乏味。
生命就像大海,如果没有狂风暴雨的袭击,生命就显得枯燥乏味。
枯燥乏味的书是没有人要看的。
因此,在这个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的选择个人能力过程中,吴凡可谓一丝不苟,两眼紧盯着面前不断变化的两个表格,一盯就是几个钟头,木雕泥塑了一般……
该片虽资料翔实,但枯燥乏味有如年表或出演的影剧之罗列,而并非是对黄一生的探索之旅。该片总体上令人失望。
如果没有你,人类队伍将犹如钝头的箭。真的不敢想象,没有你的世界,会多么寂静无声,多么枯燥乏味。
任何人只要他曾拖着沉重的随身行李,走过无止境的机场走廊,或者曾在枯燥乏味的休息室里等候延误的班机,都会体会到许多机场在设计上对旅客多么不方便。
甚至即使你觉得纯文字的片子枯燥乏味,你也不应该为了加入图片而加。
在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之前,必先做好枯燥乏味的准备工作。
可以进行任何心力运动的锻炼,这意味着你们可以变着法儿以免运动枯燥乏味。
不必笔管条直战战兢兢地站在爹妈面前,每天都在接受枯燥乏味的庭训。
任何人只要他曾拖著沉重的随身行李,走过无止境的机场走廊,或者曾在枯燥乏味的休息室?等候延误的班机,都会体会到许多机场在设计上对旅客多麽不方便。
如果以一幅血管图开始谈论研究结果,那将会枯燥乏味,而且可能不知所云。
希望是枯燥乏味苦思冥想后灵感奇发的灵光一闪;希望是孤独寂寞漫长等待后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眸一笑;希望是胜券在握成竹在胸后出乎预料的突破。
苦难使你沉睡已久的心死灰复燃;苦难使你在纵横交错的人生坐标中认识自己;苦难是你枯燥乏味的生活流光异彩;苦难使你在人才济济的潮流中声名雀起。
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汉字详情

[k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DG
五行:
仓颉: DJR
四角: 4496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2) 同本义

枯,槁木也。——《说文》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菀枯顷刻。——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八月禾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4) 弃市暴死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5)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形容词

(1) 干涸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2)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3) 空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4)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5) 干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6)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7) 干瘦;憔悴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8)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9) 乏味,无趣 。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名词

(1) 枯朽的树木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2) 肉已烂尽的骸骨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3)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如:茶枯;菜枯

英文翻译

dried out, withered, decayed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1 [梅县腔] ku1 [陆丰腔] ku1 [东莞腔] ku1 [台湾四县腔] ku1 [客英字典] ku1 [宝安腔] ku1 [客语拼音字汇] k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胡平聲開口一等kʰukho/qu
zào [zao]
部首: 414
笔画: 17
五笔: OKKS
五行:
仓颉: FRRD
四角: 9689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2)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3)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口渴)

(4) 焦急,焦躁

往往燥心污笔。——宋·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5) 又如:燥暴(暴躁;急躁);燥灼(焦急如焚);燥急(焦躁不安)

英文翻译

dry, parched, arid; quick-temp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u1 cau5 [梅县腔] zau1 [台湾四县腔] zau1 cau5 [宝安腔] zau1 | cau5 [沙头角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zau1 [客英字典] cau5 zau1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老上聲開口一等sĭəusaux/sav
[fa]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TPI
五行:
仓颉: HINO
四角: 203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

故文反正为乏。——《左传·宣公十五年》

凡乏用革。——《仪礼·大射仪》

乏参侯道。——《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

(2)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

动词

(1) 假借为贬。物质财富短缺

振乏绝。——《吕氏春秋·季春》。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史记·货殖列传序》

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2) 又如:乏资(缺乏费用);乏力(缺少气力);不乏其人

(3) 荒废;耽误

子往矣,无乏吾事。——《庄子·天地》

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寝,头目臃肿,事幸无乏。——《明史》

(4) 没有,无 。如:乏趣(无味,没有兴味);乏手(手头不宽裕);乏角儿(没有名气的演员)

形容词

(1) 不正 。如:乏样子(丑陋的相貌)

(2) 疲乏;无力

因其劳乏而乘之。——《新五代史·周德威传》

(3) 又如:乏倦(疲倦);乏乏(很疲倦);人困马乏

(4) 使土地贫瘠的,或使丧失力量或功效的 。如:乏地

(5) 无能的,不中用的

我想昭君娘娘跟那 西施娘娘难道都是这种乏样子吗?——《老残游记》

(6) 又如:乏角儿(演技不高、没有名气的演员)

(7) 穷困 。如:乏用(手头拮据);乏竭(竭尽;穷困);乏窘(穷困艰难)

英文翻译

lack; poor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 客家话:[梅县腔] fat8 [台湾四县腔] fat8 [客英字典] fat8 [东莞腔] fap8 [沙头角腔] fat8 [宝安腔] fat8 [海陆丰腔] fat8 [陆丰腔] fat8 [客语拼音字汇] fad6
◎ 潮州话:huag8【潮州】huêg8 (hûak 旧时:hûe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法入聲合口三等bʰĭwɐpbyap/bvap
wèi [wei]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FI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JD
四角: 650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aste, smell, odor; delicacy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無沸微合去聲合口三等mĭwəimyoih/mv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