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乌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借指太阳。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乌,太阳的代称。
《全唐诗》卷八六五载《襄阳旅殡举人诗》:“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 宋 苏轼 《和陶<贫士>》之一:“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 清 赵翼 《苦热》诗:“雷公伏藏雨师避,惟有织乌当空恣腾掷。”参阅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
引证解释
⒈ 借指太阳。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乌,太阳的代称。参阅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
引《全唐诗》卷八六五载《襄阳旅殡举人诗》:“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
宋苏轼《和陶<贫士>》之一:“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
清赵翼《苦热》诗:“雷公伏藏雨师避,惟有织乌当空恣腾掷。”
织乌的网络释义
织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埴( )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2) 同本义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织造(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织花(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织帛(织作丝织品)
(4) 编制,组成
下展禽,置 六关,妾织蒲,三不仁。——《孔子家语》
(5) 又如:织毛衣;织皮(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织金(交错金丝);织罗(虚构情由,网罗入罪,以诬谄无辜的人;编织罗网)
(6) 搜罗;收集
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红楼梦》
名词
(1) 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3)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k4 [揭阳]zê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wū
名词
(1) (象形。本义:鸟名,乌鸦)
(2) 同本义
燕雀乌鹊。——《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乌鸟(乌鸦之属);乌鸢(乌鸦和老鹰);乌鹊(乌鸦和喜鹊);乌师(在妓院教唱或伴奏的乐师);乌鸦嘴(比喻说话讨厌的人)
(4)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以“乌”为太阳的代称 。如:乌阳(太阳。亦喻昌明盛世);乌轮(日轮,太阳);乌焰(红日);乌照(日光);乌飞兔走(时光流逝);乌星暗没(日落);乌兔(日月)
(5) 刚孵化出的幼蚕
子初出者名蚕花,亦名蚁,又名乌。——《广蚕桑说辑补》
形容词
(1) 浅黑色
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三国志·邓艾传》
(2) 又如:乌衣(黑衣);乌巾(黑头巾);乌丸(墨的别名);乌油(黑而光润);乌麻(黑芝麻);乌黑黑(黑压压);乌丝(黑丝);乌靴(古官穿的黑色靴子);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乌云阵头(大雨将到,乌云密布的情形);乌云屯集(像乌云一样密集)
副词
(1) 怎么; 怎么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明理》
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乌有此事?
(1) 也作“於”。表示感叹
乌见异则噪,…。——《埤雅》
(2) 另见
wù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ou1, 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