纴织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絍织”。纺织。
《北史·萧大圜传》:“侍儿五三,可充絍织;家僮数四,足代耕耘。” 明 陈子龙 《<佩月堂诗稿>序》:“盖古者民间之诗,多出于絍织井臼之餘,劳苦愁慕之语,动于情之不容已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十四娘 为人勤俭洒脱,日以絍织为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絍织”。纺织。
引《北史·萧大圜传》:“侍儿五三,可充絍织;家僮数四,足代耕耘。”
明陈子龙《<佩月堂诗稿>序》:“盖古者民间之诗,多出于絍织井臼之餘,劳苦愁慕之语,动于情之不容已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十四娘为人勤俭洒脱,日以絍织为事。”
纴织的网络释义
纴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织布帛的纱缕
纴,机缕也。——《说文》
织纴组紃。——《礼记·内则》
执针织纴,皆百人。——《左传·成公二年》
妇人不得纺绩织纴。——《汉书·严助传》
(2) 指纺织
侍儿五三,可充纴织;家僮数四,足代耕耘。——《北史·萧大圜传》
(3) 缯帛
其妇女庄栉织纴皆取成于婢仆。——《晋书》
动词
(1) 绕线。泛指纺织 。如:纴织(织纴。纺纱织布)
(2) 今也指缝制衣服 。如:缝纴
(3) 穿,引
石斛数条,去根如筒子,一边纴入耳中。——《本草纲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埴( )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2) 同本义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织造(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织花(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织帛(织作丝织品)
(4) 编制,组成
下展禽,置 六关,妾织蒲,三不仁。——《孔子家语》
(5) 又如:织毛衣;织皮(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织金(交错金丝);织罗(虚构情由,网罗入罪,以诬谄无辜的人;编织罗网)
(6) 搜罗;收集
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红楼梦》
名词
(1) 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3)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k4 [揭阳]zê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