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编织蒿草。萧,蒿类,可以织为帘箔。语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於渊,得千金之珠。” 郭庆藩 集释:“萧,蒿也,织缉蒿为薄帘也。”后用为安贫或安贫乐道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清 金农 《遣闷》诗之二:“莫哂长贫河上客,纬萧自可得明珠。”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为安贫或安贫乐道的典故。
引语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於渊,得千金之珠。”
郭庆藩集释:“萧,蒿也,织缉蒿为薄帘也。”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
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清金农《遣闷》诗之二:“莫哂长贫河上客,纬萧自可得明珠。”
纬萧的网络释义
纬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韦声。本义:织横纱)(2) 同本义
纬,织横丝也。——《说文》
恃纬萧而食者。——《庄子·列御寇》。释文:“织也。”
(3) 又如:纬萧(用蒿草编织窗帘子)
(4) 缠捆,系束 。如:纬狗(拴狗)
(5) 组织 。如:纬文(安排组织文章)
(6) 治理 。如:纬世(治理天下。同经世、治世);纬武经文(指人文武兼备,有治世之才);纬地经天(治理国家)
名词
(1) 纬纱;织物的横丝 ,它与经纱交叉,从一匹布的织边到织边。与“经”相对。如:纬经(犹经纬。纵横交错);纬编针织物
(2) 东西向的道路或土地。与南北向的“经”相对
凡地东西为纬。——《大戴礼记·易本命》
正督经纬。——《周髀算经》
(3) 又如:纬途(古代都城内的东西大道)
(4) 行星的古称
五纬相汁。——《西京赋》。注:“五星也。”
(5) 又如:纬象(星象);纬星(行星的总称)
(6) 琴徽,系琴弦的绳子
挟人筝而弹纬。——《楚辞·愍命》。王逸注:“纬,张弦也”。
(7) 地理学上所假想为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南北分度线。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以南的叫南纬
国中九经九纬。——《周礼·考工记·匠人》
(8) “纬书”的简称。神学附会儒家经典的书 。如:纬谶(纬书与“论语谶”、“河图”、“洛书”等谶文的合称);纬候(纬书与《尚书中候》的合称。亦为纬书的通称);纬术(纬书之学);纬图(纬书图谶之类的统称);纬说(纬书的学说)
(9) 古筝上的弦 。如:弹纬(弹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肃声。本义:艾蒿)
(2)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3)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4) 古国名 。春秋时宋的附庸,灭于楚。地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楚子伐 萧。——《左传》
(5) 县名 。在安徽省北端,东邻江苏省,西接河南省。秦置县
(6)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
(1) 萧条,冷落;荒凉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晋· 陶潜《自祭文》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晋· 刘伶《北芒客舍》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屋舍萧然。——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萧屑(凄凉寂寞);萧梢(草木凋落而萧条的景象)
(3) 稀疏
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元· 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
(4) 又如:萧然;萧瑟
(5) 草木茂密的样子 。如:萧森(草木茂密的样子);萧蔘(草木茂盛的样子);萧椮(草木茂盛貌)
(6) 通“肃”(
)。恭敬;严肃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后汉书·傅蘷传》
(7) 洒脱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唐· 顾况《山居即事》
(8) 又如:萧闲(洒脱悠闲);萧放(萧洒放浪);萧远(萧洒远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