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

hóng yǔ [ hong yu]
繁体 紅雨
注音 ㄏㄨㄥˊ ㄩˇ

词语释义

1.红色的雨。 2.落在红花上的雨。 3.比喻落花。” 4.比喻女子落泪。

词语解释

  1. 红色的雨。

    《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 天宝 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

  2. 落在红花上的雨。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红雨花上滴,緑烟柳际垂。” 清 袁枚 《春日杂诗》之一:“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诗人得意天。”

  3. 比喻落花。

    唐 李贺 《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宋 晁端礼 《宴桃源》词:“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 清 黄景仁 《正月见桃花盛开且落矣》诗:“纷飞红雨欲漫天,不信东风此地偏。”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4. 比喻女子落泪。

    元 张可久 《朝天子·道院中碧桃》词:“泪弹红雨笑邻姬,同立苍苔地。”

  5. 比喻鲜血溅洒。

    《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刃起时一片白云,血溅处满袍红雨。”

引证解释

⒈ 红色的雨。

《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天宝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

⒉ 落在红花上的雨。

唐孟郊《同年春宴》诗:“红雨花上滴,緑烟柳际垂。”
清袁枚《春日杂诗》之一:“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诗人得意天。”

⒊ 比喻落花。

唐李贺《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宋晁端礼《宴桃源》词:“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
清黄景仁《正月见桃花盛开且落矣》诗:“纷飞红雨欲漫天,不信东风此地偏。”
毛泽东《送瘟神》诗之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⒋ 比喻女子落泪。

元张可久《朝天子·道院中碧桃》词:“泪弹红雨笑邻姬,同立苍苔地。”

⒌ 比喻鲜血溅洒。

《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刃起时一片白云,血溅处满袍红雨。”

红雨的国语词典

比喻落花缤纷。

红雨的网络释义

红雨 (孟庭苇、李翊君合唱歌曲)

  • 《红雨》是台湾著名女歌手孟庭苇与李翊君合唱曲目,收录于专辑《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这是孟庭苇出道后的第三张个人专辑,1991年9月台湾华星唱片公司出品。监制为吕世玉,制作人为吕国梁。
  • 此专辑在台湾销售超过50万张,亚洲地区销售总数字超过500万张,创下当时台湾歌手的最高纪录。
  • 红雨造句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红雨瓢泼泛起了回忆怎么潜,你美目如当年,流转我心间,渡口边最后一面洒下了句点,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轻系花铃。纳兰容若。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相误,桃源路,万里苍苍烟水暮。留君不住君须去,愁月春风闲度。桃花零乱如红雨,人面不知何处。
    木红雨表情不大自然,楚承洛却如平常那样调谑嬉笑道蕊蕊,你来这里喝早茶?好巧啊。
    她懂的。只是她不记得。那些记忆,被封存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永远也拾不起来。红雨之中,仿佛又听到了谁寂寞的声音。一羡蜉蝣,朝生暮死。二羡凡侣,携手白头。三羡草木,无心无苦。四羡飞鸟,归去自如。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一箭邈然入云霄,重阳登高岂有遥;俊龙海胜驾飞船,巡天遥看一天河;豪情华夏连天地,共庆佳节赤子骄。
    上联中的“红雨”指的是园中正厅前的一棵树,在开花时节会形成堂前红雨的景观。
    繁如群星的花蕾随着几枝在春风里欢快地摇曳着,那片片桃林仿佛成了红雨纷扬的世界。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我要这天不藏私,我要这善恶有报,我要这举世无敌,我要这,红雨无仙!
    独立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
    而用语用典,一味‘红雨’代落花,‘碧丝’代柳枝,明明走在城市快车道上,偏说花间别梦、陌上风景,就不惟陈腐,还见情伪。
    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邵宽城的父母愣得说不出话来,邵宽城也摘了耳机,惊异地走出了自己的卧室……这天晚上赵红雨睡不着觉,邵宽城一直陪她聊到很晚。
    稗子粉做不成馍馍只能做发糕,把稗子粉发糕捧在手中它的末屑就自动地桃花乱落如红雨。
    萧红雨匿伏在暴风骤雨中狙杀陆凉。
    天灰了雨坠了,视线要模糊了,此时感觉到你的重要,爱走了心走了,你说你要走了,我为你唱最后的古谣,红雨漂泊泛起了回忆怎么潜,你美目如当年流传我心间,渡口边最后一面洒下了句点,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yǔ,yù [yu]
    部首: 802
    笔画: 8
    五笔: FG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LBY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2)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3)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 杜甫《秋述》

    (4)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 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5) 譬喻密集 。如:雨矢(箭矢像雨一样落下。比喻密集);雨注(像雨一样下降。比喻密集)

    (6) 譬喻离散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三国魏· 王粲《赠蔡子笃》

    (7) 又如:雨散云收(比喻离散);雨迹云踪(比喻男女旧情,已成往事);雨落不上天(比喻离异的夫妻,难再复合)

    (8) 另见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2) 同本义

    雨,水从云下也。——《说文》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3) 又

    既雨既处。

    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汉· 贾谊《论积贮疏》

    天雨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恒雨少日。——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雨天(落雨的日子);雨前(下雨之前);雨淖(雨后道路泥泞难行);雨淫(久雨);雨打梨花(指暮春的景象。也用来比喻美人的迟暮);雨顺风调(风雨及时。比喻太平景象);雨化(比喻良好教育的实施,有如及时雨的化生万物)。又指大量粒子或物体的下落或洒下。如:花瓣雨

    (5) 天上降下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史记》

    (6) 又如:雨毛(天上降下兽毛);雨矢(箭矢像雨一样的落下。比喻密集);雨泗(比喻流泪)

    (7) 密集地射击或投掷

    烧答覆之,沙石雨之。——《墨子》

    (8) 另见

    英文翻译

    rain; rainy; KangXi radical 173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jy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陆丰腔] ji3 [东莞腔] ji3 [宝安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梅县腔] j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王矩上聲合口三等yox/hiuu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