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苕

hóng sháo [hong shao]
繁体 紅苕
注音 ㄏㄨㄥˊ ㄕㄠˊ

词语释义

甘薯。

词语解释

  1. 甘薯。

    茅盾 《过年》:“离他们十多家门面,就有个卖烤红苕的。”

引证解释

⒈ 甘薯。

茅盾《过年》:“离他们十多家门面,就有个卖烤红苕的。”

红苕的网络释义

红苕

  • 红苕 (Ipomoea batatas),又名红薯、番薯、蕃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玉枕薯等。红苕是旋花科甘薯属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 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制酒精。
  • 红苕造句

    没想到,这家伙将竹筐到处咬坏,先给它喂肉不吃,后又喂红苕才吃了一点,白天晚上像老鼠一样磨牙齿。
    下得楼来,看见二娃子在院子里啃生红苕,嘴里塞得满满的,嘴角直冒白沫。
    而红苕饼,在刘明看来,却是一种奢侈的食品,无他,太精细和耗油了。
    春争一日夏争时,芒种时节紧忙碌,夏粮丰产醉心头,夏种稻谷栽红苕。农田管理要跟上,水涝干旱病虫害。每样农活快速干,辛勤耕耘贪早黑。朋友:“芒种”挥汗承包田,注意身体保健康。
    王少农父亲早年在简阳县平泉区供销合作社工作,从事万斤红苕、双季稻的培育,后在全省推广,在大灾荒年月救活了不少人。
    同时,生长肥育猪低蛋白红苕日粮蛋白质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老百姓说这里是“七沟八梁陡坡坡,红苕洋芋包谷馍,过年才有米粥喝,有女不嫁龙塘坡”。
    啊——?你农村来的这都不知道啊?是炒红苕叶子!
    淅淅沥沥的雨里,将车泊着,看大自然优美的身子在雨里舞蹈;雨点在窗外曼舞,沙沙的雨声是春天的音乐。陌上、田野金黄色的油菜花、斑斓粉红苕草花、鲜艳的芍药花、迟开的牡丹在雨中轻轻颤动,有的开得争艳,留下一地的落英缤纷。
    一碗红苕稀稀能看见几颗大米,这还全靠他们一家是吃国家粮,政府发给粮票,凭票供应的大米,白米饭对农民来说还是奢侈的食物。
    现在正是七月上旬,路边的狗尾巴草,隔着一重荆棘里面的桔子树,长着尖尖叶子的毛竹,地里的红苕,花生,旁边人家边上种的葱。
    刘明也跟着忙活了一天,不光是院子里的要清理,红苕地,花生地都要重新锄一遍。
    只是不经意的在某个角落发现惊世骇俗的红苕花,然后引发几只牲口狂啸着冲出早已孤寂的校园。
    曲秋枫帮奶奶把凉席上的红苕干收进簸箕,见印青满头大汗跑过来,她叫奶奶,我来了。
    有时连糠馍馍都断顿,找些喂猪的红苕根根、洋芋坨坨煮熟,每人一汤瓢。
    另外,大点的超级市场也有袋装的红苕粉出售。
    罗敏下地理红苕藤的时候,什么声儿都没有出,倒在土里就死了,就连两三米外同她一起下地的妇女都一开始都没有反应过来。
    还有芡粉各种调料。
    目前,盆地区热水条件适宜,利于晚秋作物正常生长,再生稻、红苕等晚秋作物长势良好。
    当时本铺经营的酒除高梁白酒、包谷酒、红苕酒外,还有酿制的米酒、醺制的桂花酒和泡制的乌梅酒、刺梨酒等。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tiáo,sháo [tiao,shao]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VK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SHR
    四角: 44602

    详细解释

    sháo

    (1) ——如“红苕”。甘薯的别名

    (2) 另见 tiáo

    tiáo

    名词

    (1) (形声。从艸,召声。本义:陵苕。亦名“凌霄”、“紫葳”。“蔓生草”)

    (2) 同本义

    苕,苕草也。——《说文》

    邛有旨苕。——《诗·陈风·东门之枌》

    苕之华。——《诗·小雅·苕之华》

    (3) 紫葳科落叶木质藤本,借气根攀附在其他物上。花冠漏斗状钟形,大而鲜艳,橘红色,栽培供观赏,花入药,破血去瘀。

    (4) 如:苕华(花名。即凌霄花);苕荣(陵苕花。亦喻容貌之美);苕颖(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

    (5) 苕菜,即紫云英 。豆科。一二年生草本。为优良的绿肥作物,也作蔬菜和家畜饲料

    (6) 本作“芀”。芦苇的花。苕杆可为帚

    茢,苕帚,所以扫不祥。——《周礼·夏宫下·戎右》郑注

    系之苇苕。——《荀子·劝学》

    或苕发颖。——陆机《文赋》

    (7) 又如:苕折(苇苕断折。比喻寄身之地易遭危险);苕帚(用苇花编成的扫把。旧说可以除不祥)

    (8) 水名 。

    (9) 如:苕水(水名(1)在今陕西省境内(2)在今浙江省境内);苕溪(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岩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形容词

    (1) 高、远 。

    (2) 如:苕亭(高耸的样子);苕苕(很高的样子;很远的样子。通“迢迢”)

    (3) 另见 sháo

    英文翻译

    rush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ti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au2 [梅县腔] tiau2 [海陆丰腔] tiau2 [客英字典] ti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聊平聲開口四等dʰieudeu

    红苕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