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

hóng máo [ hong mao]
繁体 紅毛
注音 ㄏㄨㄥˊ ㄇㄠˊ

词语释义

红色羽毛。 旧指荷兰。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词语解释

  1. 红色羽毛。

    唐 崔珏 《和友人鸳鸯之什》:“翠鬣红毛舞夕暉,水禽情似此禽稀。”

  2. 旧指 荷兰 。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云:朕访闻海外有 吕宋 、 噶囉巴 两处地方。 噶囉巴 乃红毛泊船之所, 吕宋 乃西洋泊船之所,彼处藏匿盗贼甚多。” 清 朱琦 《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红毛叫啸总戎走,峨峨 舟山 弃不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你那里懂得!我这个是 大西洋 红毛 法兰西 来的上好龙井茶。”

引证解释

⒈ 红色羽毛。

唐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翠鬣红毛舞夕暉,水禽情似此禽稀。”

⒉ 旧指荷兰。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圣祖仁皇帝康熙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云:朕访闻海外有吕宋、噶囉巴两处地方。

噶囉巴乃红毛泊船之所, 吕宋乃西洋泊船之所,彼处藏匿盗贼甚多。”
清朱琦《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红毛叫啸总戎走,峨峨舟山弃不守。”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你那里懂得!我这个是大西洋红毛法兰西来的上好龙井茶。”

红毛的国语词典

原指占据台湾的荷兰人。后泛称欧洲人。

红毛的网络释义

红毛 (汉字词语)

  • 红毛原指 红色羽毛。 出自唐 崔珏 《和友人鸳鸯之什》:“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 红毛旧指 荷兰 。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云:朕访闻海外有 吕宋 、 噶罗巴 两处地方。 噶罗巴 乃红毛泊船之所, 吕宋 乃西洋泊船之所,彼处藏匿盗贼甚多。” 清 朱琦 《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红毛叫啸总戎走,峨峨 舟山 弃不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你那里懂得!我这个是 大西洋 红毛 法兰西 来的上好龙井茶。”
  • 红毛造句

    这个金丝宝甲是当年我师傅紫阳真人在火焰山附近猎杀的红毛犀的怪兽,此怪兽皮坚肉厚,防御是一等一的坚强。
    因此六耳来了个西海散人反正这西海地处化外都是红毛番,黄毛番。
    红毛怪竖起脊梁背上的红毛,露出了嘴上那长长的獠牙,拱起身子,盯着已近站了起来的秦风。
    还有红毛番人写字方式以及他们的什么阿拉伯数字都要用上来。
    近观丹顶鹤,只见它喉颊和颈部暗褐,顶红毛白,亭亭玉立,翘首企望的时候神态自得,看着它,不由得让人想起“鹤立鸡群”一语。
    西瓜,香蕉,海椰子,木瓜,龙眼,红毛丹,荔枝,芒果,蜜瓜等等。
    你这个死红毛猴子,真是不知好歹,你看看这个是什么,本狐爷做事从来都是神出鬼没的,哪是你们这种人能够了解的。
    登上保存完整的西式建筑“红毛城”远望,才发现老街原来面朝大海。
    不过实际上,比其它的狼族亲戚,它长的更像一只大的红毛狐狸。
    一直到最近,研究人员都相信,他们观察到的是压力引起的病态现象,也就是说,青少年红毛猩猩停止发育,是受到成年雄性恐吓威胁的缘故。
    不要再费力劳神了,他们是不会理你的,倒是这个红毛小子挺勇敢的,我关某人很是喜欢他啊!
    红毛丹酒店的工作人员都很乐于助人,虽然说英语有点困难。餐厅的食物非常好吃。一个新的酒吧已安置在那儿,准备提供游泳池鸡尾酒。
    红毛一见马豪被杨潇给打了,顿时疯狂了起来,一把推开陶可可饿虎扑食的向杨潇冲了过来。
    萧莫怒声说道,伸出手想再次抢夺,可是不小心瞥到了一旁对自己怒目而视的红毛狮子,只好不甘心的又缩回了手。
    从红毛城出来沿着坡路继续往山上走,就可以见到淡江中学了。
    我们曾经建起了多么雄伟的万里长城,还有故宫,怎么可能到现在居然需要依靠野蛮的红毛人来帮我们学习他们的语言。
    驴兽身上的红毛已经斑驳陆离,被一层黏液覆盖。
    一月二十一日,游客观光台北淡水“红毛城”。
    在红椒和青椒,红毛丹果里找到。
    这时红毛番子汤逊打马近来,连连说斜斜,斜斜,恩忍。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máo [mao]
    部首: 419
    笔画: 4
    五笔: TF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QU
    四角: 2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10) 姓

    动词

    (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英文翻译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陆丰腔] mo1 [梅县腔] mau1 [宝安腔] mau1 [东莞腔] mau1 [沙头角腔] mau1 [客语拼音字汇] mau1 mau2 mo1 [海陆丰腔] mo1 mau1 [客英字典] mau1 [台湾四县腔] mo1 mau1
    ◎ 潮州话:mo5 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袍平聲開口一等mɑu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