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

suí jìng [ sui jing]
繁体 綏靖
注音 ㄙㄨㄟˊ ㄐ一ㄥ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绥靖 suíjìng

(1)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

吾在卅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晋书·张轨传》
pacify; appease

词语解释

  1. 安抚平定。

    《汉书·王莽传上》:“遂制礼作乐,有绥靖宗庙社稷之大勋。”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乞罢免相位不允诏》:“宰相之责,绥靖四方。”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中外绥靖,不折一兵,不发一矢。”

引证解释

⒈ 安抚平定。

《汉书·王莽传上》:“遂制礼作乐,有绥靖宗庙社稷之大勋。”
宋苏轼《赐宰相吕公著乞罢免相位不允诏》:“宰相之责,绥靖四方。”
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中外绥靖,不折一兵,不发一矢。”

绥靖的国语词典

安抚、平定。《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大有造于西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遂制礼作乐,有绥靖宗庙社稷之大勋。」也作「绥静」。

绥靖的网络释义

绥靖

  • 绥靖(suí jìng),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慰抚”之意。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一般用于贬义。
  • 绥靖造句

    为了全面绥靖海疆,户部和兵部联合成立了大宋海测舰队,共有十数艘舰船,巡检大宋海域中的海岛。
    乱匪聚党甚众,中朝派兵助剿,……以期一鼓荡平,用慰绥靖藩服之至意。
    至于这个地名,也被赋予了出卖他国利益和对侵略行径采取绥靖主义的意义。
    他的态度,也从最初的绥靖发展到强势,谈判变成了要挟。
    这也是自然的心理反应,这个团伙名气太大,能绥靖最好绥靖吧。
    那些就此类问题在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学者一提及“绥靖”、“安抚”就翻白眼,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你只要告诉他们国家正在被人进攻,谴责绥靖主义份子不爱国,置国于险。
    我们绥靖行动的意义过去一贯被描写为“深得人心”。
    死刑固然"传递的是一种暴力信息",但贸然废除死刑可能传递的是一种绥靖信息,即对罪大恶极犯罪人的妥协。
    苏联在盘算避免两面作战,德国在发狂,英法在大搞绥靖。
    绥靖主义是战争的催化剂。
    胆小退缩只能招致敌手更强烈的蔑视和羞辱,而绥靖主义的投降派必将招到全国人民的吐弃。
    当然绥靖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法。

    汉字详情

    suí [sui]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E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BV
    四角: 221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糸( ),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

    (2) 同本义

    绥,车中把也。——《说文》

    负良绥君升所用、又、以散绥升。——《礼记·少仪》

    子良授太子绥。——《左传·哀公二年》

    《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我国古代的车马》

    (3) 又如:执绥(挽住车中绳索);绥绳(执以登车的绳索)

    (4) 上古五服之一 。古代王畿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其名称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服,服事天子

    (5) 绥江 。在福建省西部

    (6) 旧绥远省略称 。1928年设省,1954年撤销

    (7) 绥州,古州名 。西魏置,在今陕西省绥德县

    动词

    (1) 安抚人心以保持平静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

    时军司马班超留 于寘,绥集诸国。——《后汉书·西域传·序》

    (2) 又如:绥民(安定人民);绥安(安定);绥定(安定);绥纳(安抚接纳);绥驭(安抚控制);绥养(安定抚养);绥御(安抚统治);绥服(安定顺服);绥集(安辑,安抚和合);绥宁(安定)

    (3) 临阵退军,向后撤

    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左传·文公十二年》

    (4) 制止;止

    使民以劝,绥谤言,足以补官之不善政。——《国语·齐语》

    形容词

    (1) 舒缓的

    绥,舒也。——《广雅》。王念孙疏证:“绥者,安之舒也。”

    (2) 平安;安好;安泰

    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荀子·儒效》

    (3) 又如:顺颂时绥(书信用语)

    英文翻译

    soothe, appease, pacif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宋本广韵

    部首: 507
    笔画: 13
    五笔: UGMG

    英文翻译

    pacify; appease; ca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