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答

dā dā [ da da]
注音 ㄉㄚ ㄉㄚ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象声词。

词语解释

  1. 象声词。

    宋 蔡襄 《荔枝谱》第五:“破竹五七尺,摇之答答然,以逐蝙蝠之属。” 刘白羽 《红玛瑙》:“马蹄答答响。”《诗刊》1978年第5期:“战马没有了骑手,马蹄答答奔乱了。”

  2. 方言。各处,处处。

    茅盾 《故乡杂记》:“你看,到处装好军用电话,东洋兵有点动静,答答地方全晓得,东洋兵想偷营也勿会成功的。”原注:“答答地方:到处的意思。”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

宋蔡襄《荔枝谱》第五:“破竹五七尺,摇之答答然,以逐蝙蝠之属。”
刘白羽《红玛瑙》:“马蹄答答响。”
《诗刊》1978年第5期:“战马没有了骑手,马蹄答答奔乱了。”

⒉ 方言。各处,处处。

茅盾《故乡杂记》:“你看,到处装好军用电话,东洋兵有点动静,答答地方全晓得,东洋兵想偷营也勿会成功的。”
原注:“答答地方:到处的意思。”

答答的国语词典

状声词:(1)​ 形容雨水滴落声。如:「雨滴滴答答的下个不停。」(2)​ 形容时钟行走声。(3)​ 形容机枪扫射声。(4)​ 形容枯竹摇晃声。《通俗编.声音》引《荔枝谱》:「破竹五六尺,摇之答答然,以逐蝙蝠之属。」

答答的网络释义

答答

  • 答答,读音dā dā,是汉语词语,意思是各处,处处。
  • 答答造句

    这个小姑娘在生人面前总是羞答答的。
    他羞答答的,不敢启齿说话。
    这小姑娘真腼腆,和生人说话时,总是一副羞羞答答的神情。
    乡村姑娘大都娇羞答答,不如城市姑娘落落大方。
    那含苞待放的荷花,宛如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穿着粉红色的裙子,披着薄纱,在荷叶从中翩翩起舞。
    太阳终于羞答答的移了上来,一小步再一小步。
    时钟滴滴答答,时光从指间流走。铃声叮叮当当,笑容在心间绽放。炉火熊熊,烛光摇曳,当钟声响起,将所有心愿挂上五彩的圣诞树,将幸福快乐收藏心间!
    徵求志愿者时,他们都羞答答不敢上前。
    夏风袅袅,吹动白色纱帘,阳光穿过绿叶的间隙,反射在光洁的玻璃窗上,钟表秒针滴滴答答地走着。曦光晨眠。
    一片桃林,树上结满了桃子,那么大,那么红,那么诱人,一个个鲜红嫩绿的桃子挂在枝头,好像大姑娘似的,含羞答答。
    雨确实不大,滴滴答答的,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雾,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雨丝中。往远处看去,街道楼房行人,都只剩下了一个有些模糊的轮廊。
    烟雨中的溧阳一切都是新的。油菜花鲜艳欲滴、羞羞答答,让你不忍意触动,桃李如出浴的处子一般楚楚动人,撩拨你的青春情愫。那一抹一抹的烟雨将江南溧阳涂成了淡淡的水墨画,我游弋在这古朴、迷离的水墨画卷中,行进在这如诗如画的烟雨江南!
    叽叽喳喳是鸟儿的欢叫,嘻嘻哈哈是大人的欢笑,蹦蹦哒哒是孩童的欢跳,滴滴答答是手机的欢闹--周末来到,发条短信祝你心情好!
    云羞答答的走到太阳身边,满脸绯红。
    想你无声无息,弥漫你的心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滴滴答答的雨声,是我为你而弹的催眠曲,盼你能安然入睡,愿你有好梦相随!宝贝,晚安!好梦甜甜!
    烟雨中的溧阳一切都是新的。油菜花鲜艳欲滴、羞羞答答,让你不忍肆意触动,桃李如出浴的处子一般楚楚动人,撩拨你的青春情愫。那一抹一抹的烟雨将江南溧阳涂成了淡淡的水墨画,我游弋在这古朴、迷离的水墨画卷中,行进在这如诗如画的烟雨江南!
    下雨天,思念就是屋檐下的雨水,断断续续,滴滴答答;生活中,思念就是纯净水,呵护身体,滋润着我。今天是“世界水日”,思念如期而至:愿你快乐!
    我是说恋爱,苦恼的呻吟换来了轻蔑,多少次心痛的叹息才换得了羞答答的秋波之盼,片刻的欢愉,是二十个晚上辗转无眠的代价。即使成功了,也许会得不偿失,要是失败了,那就白费一场辛苦。莎士比亚。
    雨争先恐后地下了起来,像掉了链的珠子,又似开了闸的水龙头,又密,又急,“哗啦啦,滴答答……”不停地演奏着乐章的前奏。
    于是我俩胡乱翻出了个被单搭在兰子的床上,想着捂一上午就干了,省得被人撞见这床上湿答答的一大片,告诉兰子。

    汉字详情

    dá,dā [da]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OMR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1) ——义同“答”(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形容词

    (1) 粗厚 。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英文翻译

    answer, reply; return; assen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ap7 [陆丰腔] dap7 [宝安腔] dap7 [台湾四县腔] dap7 [梅县腔] dap7 [沙头角腔] dap7 [客语拼音字汇] dab5 [海陆丰腔] dap7 [东莞腔] d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合入聲開口一等toptɒp
    dá,dā [da]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OMR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1) ——义同“答”(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形容词

    (1) 粗厚 。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英文翻译

    answer, reply; return; assen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ap7 [陆丰腔] dap7 [宝安腔] dap7 [台湾四县腔] dap7 [梅县腔] dap7 [沙头角腔] dap7 [客语拼音字汇] dab5 [海陆丰腔] dap7 [东莞腔] d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合入聲開口一等topt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