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

zhú jiǎn [zhu jian]
繁体 竹簡
注音 ㄓㄨˊ ㄐ一ㄢˇ

词语释义

竹简 zhújiǎn

(1)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bamboo slip used for writting on

词语解释

  1. 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 晋 荀勗 《<穆天子传>序》:“ 汲县 民 不準 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 勗 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 南宋 初,士大夫书翰犹用竹简。” 胡适 《答任叔永书》:“正如古人用刀刻竹作字,后来有了纸笔,便不用刀笔竹简了。”

  2. 指史册。

    清 陈梦雷 《作书友人投笔志恨》诗之一:“我志原何许,逢人却乞怜。是非留竹简,方寸付苍天。”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
晋荀勗《<穆天子传>序》:“汲县民不準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勗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南宋初,士大夫书翰犹用竹简。”
胡适《答任叔永书》:“正如古人用刀刻竹作字,后来有了纸笔,便不用刀笔竹简了。”

⒉ 指史册。

清陈梦雷《作书友人投笔志恨》诗之一:“我志原何许,逢人却乞怜。是非留竹简,方寸付苍天。”

竹简的国语词典

竹片。古代纸未发明前,将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写文字,称为「竹简」。

竹简的网络释义

竹简

  •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 竹简造句

    按竹简上说的成了教里的无量法王、王满昌是天尊法王、齐宝德是血灵法王、陆卫国是玉魂法王,就这样四个人稀里糊涂的成为了黄莲教的四个法王。
    望着面前一大箱的书册,颜明有些犯难,这么一大箱,要他如何搬运,孙子兵法字数虽然不多,但是写在竹简上就,难道要学富五车。
    这次叫你来呢,是因为刚刚在古墓群中发现了很多竹简,上面很多类似于籀文的文字,在我们学校只有你一个人对大篆比较有研究,所以叫你来翻译下。
    文物清理现场设立在荆州市博物馆的楚乐宫内,竹笥和竹简的清理工作在一楼进行。
    此画题诗右上所钤朱文印“竹素”,词意为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和白绢,除与画中修竹呼应外,也寓有纯洁及高旷之意。
    李健偷偷看了一眼,见哥哥在竹简上面奋笔直书,好像早已成竹在胸,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一份分家的契约就文不加点地完成了。
    桌上所放竹简约莫手指长度,端木蓉将字写在篾黄一面,不留天头,每简一行,数字不一,乍看之下似有两百多片,头一片竹简刻上“素问”。
    昔促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对于其他的竹简秦灯只是目光略微一扫,便随着灵符的指引朝东边走去。
    汉末的书籍,多是竹简丝绳串制而成,翻阅时会发出竹简互相敲击的声响,令张羽耳目一新。
    萧残美放下竹简,淡褐色的竹片衬得她修长的手指白皙而圆润,仿佛精雕细刻的精美瓷器。
    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仆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三弟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
    鄱阳帮的碎破剑诀,轰雷斧法;太湖帮的断迹拳;洪泽帮的胡抡杖法等等在竹简上都有详细记录。
    千年前,一卷竹简开山立派,千年后,一卷竹简引发争斗。
    自从马王堆西汉竹简《天下至道谈》出土之后,人们才了解到七损八益的具体内容,并且知道了这些内容远在唐代,就流传到了日。
    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读过的竹简、帛书,一捆捆一堆堆放在角落里无人过问,陈寿却把它搬了出来。
    他从腰间褡包内摸出厚厚两轴绢丝手卷,递给紫元宗,道昔年我拜访道宗祖师,他们多馈赠所著道书,都是些竹简尺牍。
    竹简就是一条竹片,上面的字是沿着竹竿垂直往下读的。
    玄忌停下脚步,转身看了眼云天青打坐周围碎落一地的竹简和碎布,一声不吭抱起云天青便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头,心情显得十分沉重,径直出地道去了。
    此刻望着又被赤阳子扔回来的竹简,吉飞心里悲叹一声,同时又极大的渴望着力量!“前辈,你也觉得这御龙诀十分荒谬?”。

    汉字详情

    zhú [zhu]
    部首: 624
    笔画: 6
    五笔: TT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
    四角: 88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張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ţĭuktriuk/tiuk
    jiǎ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3
    五笔: T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LSA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2)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畏此简书。——《诗·小雅·出车》

    执简记。——《礼记·王制》。注:“策书也。”

    小简而长。——《考工记·弓人》

    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又如:简素(竹简与缣素。古代用来记载文字的竹帛);简书(古代的公文书于竹简,称为简书);简札(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简帛(简牍与帛。古代书写用品)

    (4) 书籍;信札

    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盐铁论·大论》

    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5) 又如:简末(文牍书简末幅);简策(指书籍);简囊(装书籍的袋子);简书(泛指文书,信札)

    (6) 古兵器。鞭类

    其人年少,虎体人形,腕悬铁简,身挂绿袍。——《薛仁贵征辽事略》

    (7) 又如:简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剑的架子)

    (8) 两根长约六十五厘米的竹片组成的打击乐器,名云扬板,以左手夹击发声来显示节拍 。如:简子(简板。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

    (9) 水名 。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

    形容词

    (1) 简省;简易;简单

    繁文简节之音作。——《礼记·乐记》。注:“少易也。”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郦元之简。—— 宋· 苏轼《苏东坡全集·石钟山记》

    (2) 又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3) 稀少 。如:简少(稀少;缺少);简出(少出);简缺(疏略缺失);简讼(减少刑狱讼事);简细(细小琐碎)

    (4) 大

    吾党之小子狂简。——《论语》

    周之简圭。——《淮南子·说山》

    (5) 又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动词

    (1) 通“柬”。选择

    简能而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盖简桃核。——清·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3) 怠慢;倨傲 。如:简侮(轻侮);简薄(鄙薄轻视);简倨(犹高傲);简恣(简慢放肆);简亵(怠慢,失敬不恭);简弛(惰慢弛废);简怠(怠慢)

    (4) 简化,使得简单或较简单 。如:简出(精简放出);简缘(减除繁冗的外务。即寡欲)

    (5) 检阅 。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 检查;检验

    细细简认,件件都是王庆的。——《水浒传》

    (7) 又如:简尸(验尸);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8) 捐弃;剔除 。如:简去(剔除);简汰(裁减;淘汰);简除(减免废除);简弃(捡除;抛弃)

    (9) 分别;辨别 。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10) 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英文翻译

    simple, terse, succinct, a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