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
《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王充 於宅内门户壚柱,各置笔砚简牘,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牘而已。”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文高而简牘增焕,思苦而烟霞动色。”
指文书;书籍;书简。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牘,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及 西臺 陷殁,简牘湮散, 丁 亦寻卒於 扬州 。”《旧唐书·韦元甫传》:“ 元甫 精於简牘, 锡 详於讯覆。” 宋 苏辙 《蚕麦》诗:“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牘。”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又不善简牘,不能作宛转动听之言哉!”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
引《艺文类聚》卷五八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王充於宅内门户壚柱,各置笔砚简牘,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牘而已。”
唐黄滔《魏侍中谏猎赋》:“文高而简牘增焕,思苦而烟霞动色。”
⒉ 指文书;书籍;书简。
引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牘,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及西臺陷殁,简牘湮散, 丁亦寻卒於扬州。”
《旧唐书·韦元甫传》:“元甫精於简牘, 锡详於讯覆。”
宋苏辙《蚕麦》诗:“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牘。”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又不善简牘,不能作宛转动听之言哉!”
简牍的国语词典
简为竹片、木片,牍为木板。在纸张未发明以前,文字乃书写于简牍之上,后世遂为典籍、书信的通称。
简牍的网络释义
简牍
简牍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2)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畏此简书。——《诗·小雅·出车》
执简记。——《礼记·王制》。注:“策书也。”
小简而长。——《考工记·弓人》
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又如:简素(竹简与缣素。古代用来记载文字的竹帛);简书(古代的公文书于竹简,称为简书);简札(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简帛(简牍与帛。古代书写用品)
(4) 书籍;信札
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盐铁论·大论》
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5) 又如:简末(文牍书简末幅);简策(指书籍);简囊(装书籍的袋子);简书(泛指文书,信札)
(6) 古兵器。鞭类
其人年少,虎体人形,腕悬铁简,身挂绿袍。——《薛仁贵征辽事略》
(7) 又如:简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剑的架子)
(8) 两根长约六十五厘米的竹片组成的打击乐器,名云扬板,以左手夹击发声来显示节拍 。如:简子(简板。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
(9) 水名 。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
形容词
(1) 简省;简易;简单
繁文简节之音作。——《礼记·乐记》。注:“少易也。”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郦元之简。—— 宋· 苏轼《苏东坡全集·石钟山记》
(2) 又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3) 稀少 。如:简少(稀少;缺少);简出(少出);简缺(疏略缺失);简讼(减少刑狱讼事);简细(细小琐碎)
(4) 大
吾党之小子狂简。——《论语》
周之简圭。——《淮南子·说山》
(5) 又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动词
(1) 通“柬”。选择
简能而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盖简桃核。——清·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3) 怠慢;倨傲 。如:简侮(轻侮);简薄(鄙薄轻视);简倨(犹高傲);简恣(简慢放肆);简亵(怠慢,失敬不恭);简弛(惰慢弛废);简怠(怠慢)
(4) 简化,使得简单或较简单 。如:简出(精简放出);简缘(减除繁冗的外务。即寡欲)
(5) 检阅 。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 检查;检验
细细简认,件件都是王庆的。——《水浒传》
(7) 又如:简尸(验尸);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8) 捐弃;剔除 。如:简去(剔除);简汰(裁减;淘汰);简除(减免废除);简弃(捡除;抛弃)
(9) 分别;辨别 。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10) 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2) 同本义
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说文》
与人尺牍。——《史记·陈遵传》
削牍为疏。——《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
吏乃书牍背示之。——《史记·周勃传》
握牍持笔。——杨修《答临淄侯笺》
(3) 又如:牍背(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后用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4) 引申为公文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5) 又如:牍尾(文书的末端);牍书(官署文书)
(6) 信件,通信者之间互相写的信 。如:书牍;尺牍
(7) 书籍 。如:史牍(史书);牍籍(簿籍);牍簿(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