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态

shén tài [shen tai]
繁体 神態
注音 ㄕㄣˊ ㄊㄞ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神态 shéntài

(1) 表情;神色

神态自若
bearing;mien;expression;manner

引证解释

⒈ 犹仙姿。神的容态。神态,指巫山女神的风姿形貌。

明陈子龙《巫山高》诗:“神态恍忽将安居?精魂徘徊不可治。”

⒉ 神情态度。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小学生嬉笑天真,神态真使人神往。”
巴金《灭亡》第八章:“可惜我不是画家,不能够把她那时的神态和那一对夺人魂魄的眸子画下来。”

⒊ 神貌姿态。

秦牧《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试想一想吧,同一类菊花,有匙瓣的,有管瓣的,有针瓣的,神态更是变化万千。”

神态的国语词典

表情态度。

如:「双胞胎的神态都很相似。」

神态的网络释义

神态

  • 神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hén tài,指面部表情,神色和姿态。
  • 神态造句

    牧羊人一直是神态恍惚地站着。
    她照着镜子左看右看,那种山鸡舞镜的神态,使人觉得十分可笑。
    她神态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神态和穿着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她们可以收敛一下那副得意洋洋的神态。
    他还未进而立之年,却成天暮气沉沉,一副老人的神态。
    这幅画把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描绘得惟肖惟妙。
    他常以矫情镇物的神态出现在同学们面前。
    他时常肆无忌惮地嘲笑他的同伴那副道貌岸然的神态。
    人们都看不惯他那种目指气使的神态。
    这幅画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你看那黄河上的老艄公,一个个神态自若,在惊涛骇浪中履险如夷,毫无惧色。
    琼斯神态疲惫,仿佛早已盼望着卸下身上的重担。
    爷爷坐在靠椅上,神态多安祥啊!
    爷爷捏出来的面人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看他意气自若的神态,你就应安心了。
    泥石流过后,那几棵古松仍神态安然,耸立在山腰间。
    瞧小刚进门时那得意洋洋的神态,妈妈就知道他们班在今天的足球赛准是赢了。
    他的神态很安详,没有丝毫的恐惧。
    爷爷神态悠闲地品着香茶,怡然自得。

    汉字详情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JH

    英文翻译

    spirit
    tài [tai]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DY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IP
    四角: 403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英文翻译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