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

zī tài [ zi tai]
繁体 姿態
注音 ㄗ ㄊㄞ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姿态 zītài

(1) 容貌神态

姿态出众
posture;carriage;gesture

(2) 物体呈现的样子

高高矮矮的树木,姿态不一
appearance;shape

(3) 风格;气度

高姿态
attitude;pose

词语解释

  1. 神情举止;容貌体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五:“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季伦 爱婢名 翔凤 ……无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态见美。” 南朝 梁 吴均 《三妇艳诗》:“少妇多姿态,含笑逼清卮。”《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聪慧过人,姿态出众。” 丁西林 《一只马蜂》:“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2. 指物体呈现的样子。

    宋 叶适 《宝婺观记》:“日月风雨,借其姿态;雾烟气靄,相为吐吞。”《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花却奇怪,见人来看,姿态愈艳。”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

  3. 诗文书画意趣的表现。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明 宋濂 《跋东坡颍滨遗墨后》:“力追 羲 献 而姿态横逸。”

  4. 谓风俗、气度。如:只要双方都能姿态高一点,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引证解释

⒈ 神情举止;容貌体态。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五:“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季伦爱婢名翔凤 ……无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态见美。”
南朝梁吴均《三妇艳诗》:“少妇多姿态,含笑逼清卮。”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聪慧过人,姿态出众。”
丁西林《一只马蜂》:“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⒉ 指物体呈现的样子。

宋叶适《宝婺观记》:“日月风雨,借其姿态;雾烟气靄,相为吐吞。”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花却奇怪,见人来看,姿态愈艳。”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

⒊ 诗文书画意趣的表现。

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明宋濂《跋东坡颍滨遗墨后》:“力追羲献而姿态横逸。”

⒋ 谓风俗、气度。

如:只要双方都能姿态高一点,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姿态的国语词典

姿容态度。

姿态的网络释义

姿态

  • 姿态:汉语词语
  • 姿态:魏巡演唱歌曲
  • 姿态:2018年瑞恩·墨菲执导电视剧
  • 姿态 (汉语词语)

  • 姿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ī tài,指容貌神态,样子,风格,气度等。语出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五:“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 姿态造句

    同学们个个准备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生命如昙花一现,生命的姿态却是美丽永远的。
    将军在边境一带作出筑室反耕的姿态,起到了稳定民心的积极作用。
    她心怀幽深,姿态天然,隐藏在这幽静处,顾影自怜。
    他那故做正经的姿态,使大家不禁哑口无言。
    她以笑盈盈的、半推半就的姿态对付他那热切的情意。
    商场的橱窗里摆放着姿态各异的模特。
    他那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的样子,真令人作呕。
    事情总是以突发的姿态发生,没有预兆,我亦招架不住。
    这位年轻的教授不露锋芒,做任何事,都以低姿态处理。
    姿态万千的牡丹花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她一个人站在风中的姿态,让每个人都觉得楚楚可怜。
    画中的五只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生动,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
    记住这一天,放低姿态,全力以赴!
    无论何时见到他,他都是一副悠游自在的姿态,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着急。
    园里的假山和水池,道旁的绿柳和鲜花,各有姿态,又相映成趣。
    刘参谋不作声响,故意作出盘马弯弓的姿态,好逼七姑奶往深去谈。
    大作家的作品,言辞脱口而出,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
    姿态古怪的牛羚常常叫人忍俊不禁。
    她捧书的姿态是那么娴静典雅,使她浑身透出一种雍容端庄的大家闺秀气度。

    汉字详情

    [z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UQW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IOV
    四角: 374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次声。本义:姿态)

    (2) 同本义(“姿”侧重于呈现的姿势、风度)

    姿,态也。——《说文》。按,态者,材艺巧善也。即才能、贤能本字。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世说新语·容止》

    雄姿英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姿态万变。——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

    娇姿欲滴。

    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容貌

    王汝南少无婚,自求 郝普女。…既婚,果有今姿淑德。——《世说新语·贤缓》

    (5) 又如:姿年(容貌年龄);姿形(容貌体态);姿神(容貌,神态);姿致(容貌举止);姿仪(容貌,仪表)

    (6) 资质(天资,禀赋)

    姿,材也。——《汉书·谷永传》注

    资,资也,资取也。——《释名》

    唯笛因其天姿。——马融《长笛赋》。注:“天然之姿也。”

    上主之姿也。——《汉书·谷永传》

    (7) 又如:姿才(资质,禀赋);姿禀(资质,禀赋);姿质(资质)

    (8) 气质

    蒲柳之姿,望秋先零。——《儒林外史》

    (9) 又如:姿性(品行;性格)

    形容词

    (1) 美好;妩媚

    简选其有姿首者内之掖库。——《资治通鉴·魏纪》

    (2) 又如:姿调(美好的风度);姿望(优美的丰度);姿慧(美貌才智)

    英文翻译

    one's manner, carriage, bea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梅县腔] zii1 [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东莞腔] zu1 [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台湾四县腔] zih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即夷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tsicii/zi
    tài [tai]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DY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IP
    四角: 403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英文翻译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

    姿态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