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神差鬼遣
(1) 发生了原先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像有鬼神暗中指使一样。也说“鬼使神差”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何刚德《春明梦录》上卷:“神差鬼遣,一似龚丈兵部资格专为周舍人效力也者,何其巧耶!”
成语用法
神差鬼遣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引证解释
⒈ 同“神差鬼使”。
引清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龚丈不特‘夏官’二字不敢用,且‘周官’二字亦不敢用,卒不得差。神差鬼遣,一似龚丈兵部资格专为周舍人効力也者,何其巧耶!”
神差鬼遣的网络释义
神差鬼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ā
动词
(1) (会意。小篆,从左(手)。本义:失当;错;相差) 同本义
差,贰也,差不相值也。——《说文》
乱生其差。——《荀子·天论》。注:“谬也。”
称轻重而不差。——《楚辞·严忌哀时命》
毋有差贷。——《礼记·月令仲冬》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魏书·张普惠传》
(2) 又如:说差啦;认差了
名词
(1) 区别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差别(区别,分别);差异(不同)
(3) 两数相减的结果 。如:时差;岁差;剪刀差;顺差,逆差
副词
(1) 略微,比较 。如:差可(略可,尚可);差违(略违,稍违)
(2) 另见
chà
动词
(1) 短缺,不足以达到标准 。如:我们离父母的希望还差很远
(2) 欠 。如:我还差你五元钱
形容词
(1) 异;奇异 。如:差人(奇异的人)
(2) 低;次;不好 。如:差池(差劲,不行)
(3) 另见
chāi
动词
(1) 指派;派遣
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三国演义》
(2) 又如:差人(派遣仆隶);差委(委派;派遣)
(3) 选择
差时择日。——宋玉《高唐赋》
(4) 又如:差择(选择);差选(挑选,选择)
名词
(1) 旧时指临时性的官职 。如:差官(朝廷临时派遣的官员;听候高官差遣的小官吏);差尉(太平天国低级军官)
(2) 徭役 。如:差徭(公务劳役);差役(徭役)
(3) 旧时官府中供差遣的人 。如:当差(做小官或当仆人);差门(听候差遗的门子)
(4) 被派遣去做的事 。如:兼差
(5) 另见
chài
动词
(1) 病愈。后作“瘥”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遣娱。——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大病差后
(3) 另见
cī
名词
(1) 次第;等级 。如:差序(等级);差等(等级;区别)
(2) 限度;界限
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后汉书》
动词
分别等级;依次排列 。如:差次(分别等级次序);差降(按等第递降)
形容词
(1) 参差不齐 。如:差池(犹参差。不齐貌);差差(犹参差。不齐貌)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a1 cai1 [陆丰腔] cai1 ca1 [客英字典] cai1 ca1 [东莞腔] ca1 cai1 [客语拼音字汇] ca1 ca4 cai1 ci1 qi1 [沙头角腔] cai1 [台湾四县腔] ca1 cai1 [海陆丰腔] ca1 cai1 [宝安腔] ca1 | cai1 | ci1 [梅县腔] ca1
◎ 潮州话:ca1(tsha),cê1(chhe),ci1(chh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差 | 楚宜 | 初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chrie/chye | ʧʰ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如:死鬼;老鬼
(11) 姓
形容词
(1) 隐密不测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海陆丰腔]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梅县腔] gwi3 [陆丰腔] gui3 [台湾四县腔] gui3 [东莞腔] gui3 [宝安腔] g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鬼 | 居偉 | 見 | 微合 | 上聲 | 尾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kyoix/kvoj | kĭwə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本义:释放)(2) 同本义
遣,纵也。——《说文》
遣之日读诔。——《周礼·太史》。注:“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
大丧饰遣车。——《周礼·巾车》
书遣于策。——《仪礼·既夕礼》
遣车视牢具。——《礼记·杂记》。“送葬载牲体之车也。”
遣车一乘。——《礼记·檀弓》。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按,此字古专于用凶礼。
(3) 又如:遣俘(遣还俘虏);遣还(犹遣返)
(4) 派。派去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意不欲遣质。——《三国志·周瑜传》注
乃遣张良往立 信为 齐王,征其兵击 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愿勿遣。——汉· 刘向《列女传》
王终遣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遣李进诚。——《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调遣(调派;差遣);差遣(分派到外面去工作);遣使(派遣使者);遣人去请医生;遣价(差遣仆人);遣官(派遣官员);遣员(差遣人员);遣军(派遣军队)
(6) 贬谪;放逐
姜氏与 子犯谋醉而遣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遣归故郡。——《汉书·孔光传》
帝不悦而遣太子。——《潜夫论》
(7) 又如:遣归(贬谪、释放或休弃而令归);遣谪(流放边远地区);遣刑(清代放逐犯人到极边远的地方去服苦役的刑罚);遣斥(斥逐);遣犯(指放逐在边地服刑的囚犯);遣流(发配,流放)
(8) 发送;打发
笑而遣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婿固不遣。——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时方冬停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遣日(打发时光,消遣);遣书(发信);遣发(打发,排遣);遣闲(打发闲暇);遣嫁(出嫁);自遣(排遣愁闷,安慰自己)
(10) 古时指丈夫休弃妻子 。如:遣行(谓妻子被丈夫休弃离去)
(11) 抒发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红楼梦》
(12) 又如:遣哀(抒发哀思);遣欲(排除欲念);遣除(犹排除);遣恶(除恶)
(13) 运用 。如:遣用(使用,运用)
(14) 白天雨止放晴 。如:遣昼(久雨至午稍停)
(15) 使,让 。如:遣令(犹指使);遣唤(犹传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n3 [客英字典] ken3 kien3 [海陆丰腔] kien3 [台湾四县腔] kien3 [客语拼音字汇] hian3 [宝安腔] ken3 [梅县腔] kian3 [东莞腔] k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遣 | 去演 | 溪 | 仙A開 | 上聲 | 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kʰĭɛn | khjenx/qieen |